配乐朗读消失在草原上的电厂上
上篇
(一)当年
电厂
上个世纪在霍林河上游的五七镇草原上,曾经矗立着一座小型火力发电厂。年由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出资,华北电力设计院设计、兵团直属工程团土建施工、吉林省火电安装公司发电设备安装,于年10月正式投产发电的。电厂由兵团六师五十七团运行管理,取名为电厂。
电厂位置处在当年的哲里木盟扎鲁特旗西北端部霍林河边五公里处。谷歌地图取直线,西北距锡盟乌拉盖东风镇六师师部六十余公里,北距中蒙边境百余公里,东北距现今的霍林郭勒市市区十来公里。
年至年的十年间,这一带曾随着哲里木盟经由国务院改变行政区划,改划在吉林省境内。
(二)主厂房
主厂房
电厂主厂房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80米。主厂房内分两部分,隔墙以南汽机间、墙北锅炉间,两间面积相同。远望,主厂房屋顶像并排着的两座蒙古包的包顶;近看平视,两座包顶的最高点不在各自包的中心,而是相对靠近偏移,是变了形的一组包顶。
造型示意图
问后才知道,这组变形包顶,在隔墙上对接处的水平拉力能够相互抵消,而减小了对厂房四周框架梁的水平拉力。
对照资料分析,这组屋顶可被称为:双座变形双抛面大跨度薄壳屋顶。暂且简称为:双变双抛大薄壳屋顶,或再简称为大薄壳屋顶吧。
北京站
当年的我们见到过北京火车站的单座典型双抛大薄壳屋顶,而这双座的变形双抛,更胜一筹。流畅的曲面线条、大跨度空间,彰显着现代飘逸豪华的建筑风格。
大薄壳屋顶是我工程团现场变更设计的。原设计的平顶屋顶,其大型预制梁板需用的大型吊装机械,当时在大青山南,路途遥远、土路车重,运输难度大(电厂运送设备用的兵团唯一的一台进口太拖拉平板车,一个排跟车修路,最后还是生生地跑坏了)。吊装机械进场需卸车组装、离场需拆卸装车,再原路返回,成本高(当年没有进口的大型汽车吊)。对于给主厂房加个屋顶来说,预制梁板吊装方案必要性差,而另有满堂红支撑现浇方案可行。
确定了支撑现浇方案后,将面临屋顶形式的选择。如果仍按原设计大型梁板形式,只改成现浇,模板铺钉简单,但混凝土用量和浇筑人工不少用。而大薄壳形式的混凝土用量和人工少,成本低,还可抵消部分满堂红支撑方案材料人工的高成本。但设计责任风险大,施工铺钉模板成为大薄壳形状,打龙骨放大样的手艺要高,薄壳混凝土的振捣工艺要好。
困难面前,选择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进行变更原设计、优化设计成了双变双抛大薄壳屋顶,保证两个大薄壳与厂房框架梁的水平拉力达到平衡。记得大薄壳的混凝土层厚度:顶部薄、6厘米,四边厚、20厘米。(厂房框架梁柱也是现浇的。)
工程团二营有韩进才、黄凤翔、邹(?)等几位工程参谋,他们是解放军工程兵从在内蒙古毕克其建设飞机场的京字部队抽调来扩建工程团的现役军人。韩进才,天津大学建筑系毕业,经部队精选入解放军工程学院进修深造。
主厂房双变双抛大薄壳屋顶变更设计,经华北电力设计院审批,见到过设计院工程师来现场验收认可。
(三)其他
土地性质:原国有草场,划拨给兵团六师生产用地。
机组及其配套项目:
快装锅炉、汽轮发电机:2*0KW。
凉水池,主厂房东侧偏北。
升压站,主厂房南侧。
水源管路,由电厂向东南霍林河边埋设,设有泵房。
废水管路,混凝土管,直径约为毫米,埋深3.5米以下(高寒地区,北纬45.46度)。
灰场:位置不详。褐煤,人称草木碳,余灰白色量少,几乎没有灰渣。
发电厂为坑口电站。主厂房西面是百余米长的封闭式输煤栈桥,栈桥西端连接煤矿出口,东端接主厂房西墙高处的进煤口。
五十七团煤矿出煤口
年春天起,兵团六师煤矿筹备组,走访牧民,请来唐山钻井队勘探,发现此处离地表不深的地下有适合开采的煤层存在,于是确定在此处开建煤矿。
年10月调动在锡盟的连队来此开矿、成立57团,出煤后紧接着电厂开工。年五十七团驻地被命名为五七镇。
电厂建设的战略意义,保障了在那里屯垦戍边的内蒙古兵团六师等单位的电力供应。
(四)扩建
照片年归地方后扩建的2号锅炉房和烟囱
据说,电厂归属地方后,称为五七煤电厂。为稳定供电负荷,发挥备用发电能力,又扩建了2号锅炉房和烟囱。由乌兰浩特市建筑工程公司施工。
(五)拆除
照片截图断壁残垣的电厂遗址摄于年
据传,后来矿务局又成立一个自备电厂,就把电厂炸掉了。
(上篇到此结束,待续)
感谢提供二营工程参谋姓名的二保连副连长张明学、二营测绘员班振秀和二保连司务长杨应敏等战友。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正文图片来自王金法收集)
(配乐朗读来自合肥阅舟科技)
附:歌曲欣赏:“青春在游荡——”
1、女生独唱:刘晓
2、混声合唱:广州工人合唱团
3、男生独唱:韩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zx/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