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元斤收购价超预期,深加工玉米补贴
9-10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处于新陈粮对接期,季节性供给压力下,玉米价格本应顺势大幅下跌,然而,今年进入10月份,玉米价格季节性低点却未现。
首当其冲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天气,进入10月份开始,华北、黄淮产区降雨天气频发,阴雨连绵,新作玉米收割、晾晒均受到不利影响,部分区域玉米霉变率增加,同时,物流运输也都受阻,市场上优质干玉米供应偏紧,新作玉米批量上市的利空压力未能得到释放,短期内玉米价格明显受支撑。一旦天气转晴,供需格局仍渐宽松的背景下,玉米价格或仍一波下跌的行情。
目前,中储粮在东北地区的部分直属库已经陆续开收新产玉米和大豆,价格也较高,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
一份来自中储粮洪洞直属库发布的通知显示,该库点已于10月13日开启新产玉米收购,要求质量标准为:容重不低于g/L,不完善率不高于8%,生霉粒不高于2%,含水量不超过14%,收购价格为元/吨,折合0.9元/斤。
中储粮在东北地区收购玉米多万吨,占各类企业收购量的21%。据粮油市场报了解,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中储粮将继续结合储备玉米轮换做好市场收购工作,科学制定轮换收购方案,合理确定轮入价格,把握好收购节奏,加强体系内产销衔接,发挥集团化运作优势形成收购合力,在玉米市场化收购中继续发挥好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全力巩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果。
再看下国际市场玉米行情。9月份,美国玉米主产区天气整体晴好,风调雨顺的天气有利于玉米成熟及收获,美玉米丰产在望,生长季节晚期玉米优良率改善,更加证明单产强劲。进入10月份,虽然月初降雨放慢了美国中西部地区的收割工作,截止年10月15日,美国玉米收割率为28%,低于市场预期的31%,前一周为22%,去年同期为44%,五年均值为47%。10月12日美农业部终发布10月份供需报告,数据已连续第三个月给市场带来利空。美玉米亩产上调1.9蒲至.8蒲/英亩(上月.9),高于平均预期.1蒲/英亩、上月.9),产量相应上调到万蒲,高于预期,年终库存上调万至23.4亿蒲,仍高于平均预期的22.72亿蒲,为近年来新高点。
国内季节性售粮高峰即将来临。天气预报显示,10月下旬,华北黄淮地区天气将有一个持续晴好的变化,新玉米上市即将迎来第一波售粮高峰期。同时,东北产区新玉米已南向北陆续进入收获期,新玉米上量将急剧增加。此外,临储拍卖也在进行,新粮、陈粮同时叠加供应市场。10月份,临储玉米拍卖继续每周向市场投放万吨以上的玉米,10月13日当周,临储成交.5万吨。而9月份临储玉米共成交万吨,这将在10月份转化为市场有效供给,进一步增添供给面的压力。
玉米终端需求无太大起色。十一、中秋双节过后,市场消费需求回落,屠宰企业屠宰量及生猪收购量下降,猪价弱势下跌,其中,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生猪平均收购价格跌至15.16元/公斤,较去年同期跌15.50%。生猪养殖利润低位徘徊,而生猪养殖利润低位徘徊,禽类养殖利润回落,且目前的养殖业找不出能提升补栏积极性的因素,目前的养殖业找不出能提升补栏积极性的因素,饲料终端消费依旧疲软,且在新粮集中上市的背景下,销区饲料企业整体仍以使用陈粮库存为主,新玉米暂未批量到达销区,企业采购新玉米积极性不高。
10月份,虽然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陆续启动收购工作,但是由于企业下游产品市场在节后需求转淡,走势疲弱,致使大部分企业多大积极消耗陈粮库存,仅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的低位库存,而新玉米上市初期,玉米水份偏高,不利于储存,各厂对新玉米采购也保持谨慎态势。
展望后市,待天气好转后,产区新玉米进入规模批量上市时间段,在终端需求无太大好转的情况下,供需格局将持续宽松,届时玉米价格承压,大概率或将继续走低。但是,在新作产量减产预期强烈的背景支撑下,基层农户对玉米跌价抵触心理增强。同时,近两年,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帮助下,国内深加工产能需求大幅增加,据Cofeed调查,未来一年国内深加工复产、扩产或新建的企业将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而且大部分新增产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其中淀粉+酒精+添加剂行业新增企业数达42家,年度总加工玉米数量逼近万吨,达到万吨。也就是说,未来玉米整体供需面格局将得到改善,市场信心恢复,今年新玉米价格下行的空间或有限。10-11月份,东北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是否出台的敏感期,需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zx/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