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看完的时候,你方觉得呼兰城不容易

呼兰,以呼兰河而得名,是黑龙江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她以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饮誉北国,又因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而名扬中外。多少代呼兰人为改变家乡的面貌栉风沐雨,为呼兰的繁荣富庶而殚精竭虑,为续写新呼兰河传而呕心沥血。星移斗转,沧桑巨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春风,吹绽了松嫩平原上这朵烂漫的山花。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呼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业绩。特别是近13年来,县党政领导班子率领广大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确立“省内当龙头,全国进百强”的奋斗目标,跨河发展,以“利民速度”在呼兰河南岸建起一座新城,新城与老城携手,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县呈现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一呼兰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介于北纬45°49′—46°25′和东经°11′—°19′之间。版图上,呼兰的形状犹如一只昂首蹲立的雄师,威武矫健,镇守在哈尔滨的北大门。辖境东连巴彦,南与宾县、阿城、哈尔滨市区隔江相望,西邻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幅员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66.98%;林地.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6.63%;草地.6公顷,占全县总面积5.93%。地势平坦开阔,一片良田沃野。水利资源丰富,东有漂河、少陵河,南有松花江,西有泥河,中有呼兰河,水域面积.4公顷,占总面积10.06%。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小时。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3毫米。土地肥沃,黑土比例占总土壤面积53.34%。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渔业发达,畜牧业兴旺,是黑龙江省著名的“鱼米之乡”、畜牧业三强县之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呼兰南联哈尔滨大市场,北接黑龙江腹地,扼哈北交通要冲,处于黑龙江省经济最活跃的“哈—大—齐—佳”经济带的枢纽部位。境内江河纵横、陆路交错,松花江、呼兰河、泥河、少陵河、漂河等“一江四河”,滨洲、滨北2条铁路线,国道哈黑、哈伊、哈绥(高速)和省道哈萝4条公路,构成呼兰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条件突出。呼兰新城——利民开发区与松北开发区连片开发,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县政府新驻地与市政府新驻地仅距4.5公里,市区与呼兰城镇融合在一起,成为“市县同城”。二呼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古证实,在远古时期这里已有人类活动。从呼兰城郊富强村考古发掘的化石、石器、石屑、骨器和炭屑等标本看,有被人工打击和被火烧过的痕迹,属新石器早期遗存;从团山子古城下发现的原始社会遗址,采集到红衣陶、簏纹陶、陶鬲足、陶支座等文物,证明在两三千年前先人们已在呼兰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先秦时期,这里是秽貊人的故地。汉晋属夫余,南北朝属豆莫娄,隋朝属靺鞨,唐朝属黑水都督府,辽朝属东京道女真铁骊部。年前的金代,呼兰始建村落,属上京路会宁府。《金史》上始有呼兰的记载。元朝属蒲峪路屯田万户府,明朝属奴儿干都司兀者卫,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二十二年(年)属黑龙江将军,在呼兰河口设卡伦(哨所),派兵驻防。雍正十二年(年)始建呼兰城,设城守尉镇守。同治元年(年)设呼兰厅,为黑龙江最早的民治机构。光绪五年(年)设呼兰副都统,辖中路呼兰、南路巴彦苏苏(巴彦)、北路北团林子(绥化)。光绪十一年(年)分呼兰厅北境,在北团林子设绥化厅。光绪三十年(年)设呼兰府,辖一州二县(巴彦州、木兰县、兰西县)。民国二年(年)府改县制,隶属黑龙江省。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属伪滨江省。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年属松江省。年属黑龙江省。年划归哈尔滨市,年划归松花江地区,年又划回哈尔滨市。至年呼兰撤县设区止,这座古老县城已有年建城史。全县辖3个乡、13个镇,12个街道、个行政村。总人口6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47‰,有汉、满、回、朝鲜、蒙古等21个民族,汉族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7.25%。三呼兰为清代黑龙江地区最早开发的五城之一。雍正十三年(年)开设茂兴至呼兰城的驿站、驿道。随后从齐齐哈尔、伯都纳(扶余)移旗兵,分驻呼兰河两岸。乾隆元年(年)在呼兰河口设水师营,置运船、水手专司运粮之责。在城内修建黑龙江最大粮仓——恒积仓,作为军防粮食供应基地,仓储最高达一二十万石,常年供应齐齐哈尔、黑龙江(瑗珲)、墨尔根(嫩江)三城。乾隆二年(年)由奉天(沈阳)移庄丁,始建官庄。此间,呼兰城和所属五站出现当铺和商品、牲畜交易活动,并开黑龙江地区征税之先河。但因清政府对东北地区实行“封禁”,使呼兰经济发展缓慢。咸丰末年“驰禁”、“放荒”后,山东、河北等地民人大批涌入,呼兰人烟日渐稠密,土地开垦扩大,粮食产量增多。烧锅(酒坊)等手工作坊遍地兴起,商号、当铺竞相发展。到光绪中叶,呼兰城工商业达千余户,店铺林立,舟车辐辏,商贾云集,成为南北经济交流的中心。到光绪末年,呼兰人口达到20.9万人,已开垦熟地30万垧,被誉为“满洲谷仓”。教育发展列黑龙江前茅,被誉为“江省邹鲁”。中东铁路通车后,扩大了以粮食为主的农产品输出和外来品输入,粮食输出到俄远东地区及大连、营口等地。城内有官办广信公司、广信当、官盐总局等官商机构,还有邮政代办所及呼兰府文报分局、电报分局,连通国内外。呼兰城因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成为黑龙江省第二大都会。光绪元年(年)法国神甫进入呼兰传教。传教士依照英法等国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霸占农田,欺压百姓,干涉诉讼,殴打官吏,无恶不作。光绪八年(年)法国天主教士贡罗斯蛮横行凶,开枪打死呼兰旗营领催来仓,爆发震惊中外的“呼兰教案”。清统治者屈服于洋人淫威,传教士杀人案不了了之。光绪二十六年(年)“庚子”事变,呼兰军民、义和团共同抗俄,挖城壕、筑工事坚守阵地,给沙俄侵略军以狠狠地打击,义和团和群众处死法天主教士舒维尼,大长中国人民志气。沙俄侵略军侵占呼兰后,烧杀掠抢,奸淫妇女,城内商铺被洗劫一空。民国时期,呼兰为江省首县,曾谓“呼海巴拜,绥化在外”。呼兰经济一度发展,民族工商业火磨、电灯公司、糖厂、火柴公司、汽车公司、轮船公司等纷纷建立,盛时全境工商业达多户,“县街商业之盛几冠全省”。金融业一度活跃,仅县城就有当铺13家,私营钱庄银号44家。外国商业公司美孚洋行、英美烟草公司等相继在县城开设代理店。呼海路(滨北线铁路)通车后,加速沿线各地商品流通。县属松浦镇、呼兰车站、康金井站相继开辟街基、对外招商。但因军阀战争,经济萧条、物价飞涨、钱法毛荒,失去发展机遇。反帝反封建斗争不断高涨,年呼兰25家旅店同时罢店停业,反对军队长期驻扰,取得胜利。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激起呼兰人民强烈义愤,成立“县沪难后援会”、“县立中学校学生后援会”,组织游行示威、演剧募捐、抵制日货、支援上海工人等活动。年中共满洲省委在呼兰马家船口建立呼海路特别支部,为满洲第一个产业支部。后又在石人城站、呼兰站建立支部,在呼海路沿线从事革命活动。年7月,成立“县反帝大同盟”。年10月,中共北满特委派关子文、高鸣千到呼兰,组织反帝大同盟成员成立共青团呼兰特别支部,不久转为中共呼兰县特别支部。特支成立读书会、反日会并开展活动,组织群众示威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策动“万宝山事件”的野蛮罪行。“九一八”事变后,哈尔滨于年2月5日沦陷,呼兰成为抗日斗争前线。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军将士,在社会各界的支援下,以呼兰河为屏障,在中共地下党组织和呼兰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松浦攻击战”、“呼兰保卫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日军侵占呼兰后,经济一落千丈,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伪当局大搞法西斯殖民统治,实行经济统制,逼“出荷粮”,强征劳工奉仕,镇压人民反抗,破坏中共呼兰特支组织和国民党地下组织,制造杨家店、清河、郑家炉、留置场等多起事件,疯狂围剿抗日队伍,在西岗公园内建立罪恶的“英灵塔”……面对侵略者的凶残、野蛮行径,呼兰人民没有屈服,抗日武装风起云涌。全县民众抗日武装最多时达40多支、多人。张甲洲、赵尚志率领巴彦游击队曾夜袭康金井站日伪军,张光迪率抗联小分队在南房子伏击日伪军的讨伐车队,义勇军王英超部在白奎宫家窝堡击毙日本关东军滨北司令官阎丸君三郎……在抗日斗争中,张兰生、黄有、刘志恒、王廷兰、王洪恩、张伯彦等无数抗日英雄和爱国志士为国捐躯。“八一五”光复后,呼兰人民结束了亡国奴的历史。年11月中共地下党组织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以和平的方式接收了县政权,成为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最早建立民主政权的县城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在中共呼兰县(工)委、县政府领导下,呼兰人民剿匪、建政、减租减息、反奸清算、“煮夹生饭”、“砍大树、挖财宝”、平分土地、开展大生产运动、踊跃参军参战,以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为巩固民主政权、解放全中国,全县有3万人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有余英雄儿女牺牲在战场,呼兰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呼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恢复经济、建设家园的工作。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国务院秘书长林伯渠曾到呼兰考察,并发表文章介绍呼兰永贵村发生的新变化。三年“恢复”时期,农业、工业生产全面起步,商业逐渐复苏。抗美援朝时期,呼兰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以实际行动保家卫国、打击美帝侵略者。“一五”时期,开始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完成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建立起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促进了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尤其“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工业盲目发展,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年全县粮豆薯总产与单产均低于9年的水平。经过三年的调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接之而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运动,给呼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各项事业造成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排除干扰,使工农业生产仍有较大的发展,将大批的粮油、肉类、禽蛋、蔬菜等调往城市和厂矿林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动乱的局面。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方针,呼兰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通过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个体经济,搞活流通,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至年底,先后被评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全国养鸡先进县。四呼兰人民勇于开拓进取,富有创新精神。年来,凭借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东风,呼兰人民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登台阶、奔小康、当强龙”为目标,实施产业化调整和科技“星火计划”,全方位发展外向型经济。到年,国内生产总值比年翻三番以上,超过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目标。“十五”计划开始后,巩固第一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工业强县”和“跨河发展,两岸繁荣”的战略,全县经济快速发展。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5.4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28亿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各县(市)中位居第一,首先实现“省内当龙头”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也接近全省最高水平。对外开放成果丰硕。利民开发区“十年磨一剑”,自费开发,滚动发展,使开发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呼兰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被列为哈尔滨市“十五”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的五个工业园区之一,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利民医药基地被国家科技部列为“火炬计划”重点实施项目。至年底,开发区已批准进区企业户,其中投资超千万元企业63户,占进区企业总数的37.3%。引进资金总额65亿元,形成固定资产60亿元。累计实现社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税收4.7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之一。利民开发区是呼兰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为呼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提高了呼兰的知名度,形成了品牌效应。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呼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百个产粮大县之一。农业产业化不断发展,基本形成奶牛、肉鸡、生猪、大豆、玉米、马铃薯、商品鱼、苗木花卉等为主导的经济框架,全县有较大型龙头企业58家。绿色食品开发能力不断加强,种植业绿色生产监测面积已达.5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主要农作物基本达到了无公害种植标准。林业形成完整的林业生产和生态县建设体系。获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畜牧业形成科学化饲养、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率先在全省实现粮食生产与畜牧业的“主辅换位”,成为全省三大畜牧强县之一。渔业大力发展池塘驯化养鱼、名优特养鱼,建立高寒地区养鱼高产科技示范鱼场,涌现出集饲料加工、鱼种繁殖和水产品销售一条龙的先进场户,以及养鱼高产大王等养鱼示范场户和个人,使呼兰县养鱼事业得到迅猛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十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食品、医药、电力三大主导产业为支撑,饲料、冶金、建材等优势产业为辅助的龙型产业格局和县属工业、开发区工业、乡镇工业、市直工业竞相发展的局面。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民营经济比重达到99%,药业、食品、木器、乳业等产业不断壮大,标志着呼兰已从农业大县完成向工业强县的转变。全县拥有各类工业企业个,其中规模以上38个。工业主要产品钢坯、交流电机、轴承、红砖、水泥、中成药、火柴、乳制品、食用植物油、混配合饲料等上千个品种。年工业总产值.9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76.1%。全县60%财政收入来自工业。商贸经济繁荣活跃。积极推进商埠繁荣重镇建设,城乡各类市场发展到27个,呼兰中心市场、对青山大集、康金综合市场等区域集散功能日益增强,成为哈尔滨以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商业、饮服业发展到2万多户,从业人员4万多人。其中个体工商户9户,从业人员人;私营企业户,雇工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亿元,创呼兰商贸经济发展历史新高。哈尔滨海南康大仙人掌保健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仙人掌原汁饮料、冰红茶、冰绿茶、清咽含片、微干粉、膨化等产品,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全国各大城市,颇受消费者的欢迎。哈尔滨瑞威木业有限公司出口的地板块、哈尔滨莲花锻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新款豪华锻造艺术精品、仿古园林、铸艺、透景、围墙等产品,销往国内外,享有盛誉。城乡面貌全面改观。境内铁路、公路、水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沟通省内各地的公路网,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为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县不断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和老城区完善改造步伐。以开发区为主体的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累计投入5亿元,实现了道路、给排水、供热、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已具备了现代化新兴城市雏形。老城区主街及中巷路全部实现硬化,县镇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23.5%,实现24小时全天候供水。通讯功能完备,电话总量10万门;城区内的哈三电厂装机容量万千瓦,动力能源充足。商业、服务、金融、信息等各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24.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比上年增长12.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4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5.8%。年末全县城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五呼兰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快速发展。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省级文明标兵单位4个、文明单位(村)15个,市级文明单位(村)标兵19个、文明单位(村)44个,县级文明单位(村)标兵个、文明单位(村)个,居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以打造“平安呼兰”为重点,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制定“科技兴县”战略,实施各类科技项目项,获市以上科技成果奖50项,申请专利24项,实施专利6项,新增产值28.35亿元、利税1.20亿元。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改革与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并被树为全国典型。全县已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年全县有小学所、初中33所、高中5所,聋校、职教中心和市电大呼兰分校各1所,还有哈师大呼兰学院等驻呼大专院校7所,县属中小学共有学生人、教师0人。儿童入学率达%。先后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县、全国农科教结合示范县和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等荣誉称号。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卫生条件继续完善。乡及乡以上卫生机构发展到32个,卫生技术人员人,床位0张。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完成责任指标。全县人均寿命由年的68.2岁提高到70岁以上。呼兰为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县各乡镇都有文化站,城内书店、图书馆、广播电视台、舞厅、录像厅、游艺厅等文化设施应有尽有。有文学、诗歌、书法、绘画、剪纸等群众文艺团体14个,会员余人。民间文化丰富多采,端阳诗会、萧红研究蜚声海内外。文艺创作、展览、出版发行非常活跃,书法、篆刻、油画、国画、拓彩版画、剪纸等作品参加省以上展出并取得好成绩,兰河之声音乐会、社区文体活动日趋活跃,群众文化丰富多采。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县内先后建成呼兰新体育场、游泳馆和保龄球馆。体育爱好者组建的各类协会活动活跃,广泛开展田径、球类、广播体操、滑冰等各项体育活动。职工体育工作为全国先进县,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体育师资力量和体育设施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逐年加大而不断提高、增加和完善,有7所学校被命名为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基点校,有6名运动员在省和国家级运动会上取得好名次。先后被评为省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呼兰旅游景点富有特色,各领风骚。县内有重点保护文物古迹16处。国家AA级旅游景点“萧红故居”中外驰名,是省内唯一开放的文人故居,已接待游人近百万。西岗公园内百年仙人掌,株高8米,开花并结果,堪称中华一绝。团山旅游区有辽金时代六密式佛塔、公主坟、清代的风雨亭等10余处古迹。还有黄土山旅游区、太阳度假村、绿海田园等旅游景点,以及被誉为“东方巴黎圣母院”的法式天主教堂、“呼兰第一秀景”的西岗公园四望亭、肃穆的清真寺、典雅的三光庵、壮观的文武庙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古城增添了迷人的秀色。呼兰地灵人杰,培育出无数优秀儿女。20世纪30年代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是呼兰优秀儿女的代表。从呼兰走出的当代名人遍及神州大地。有戎马将军、外交官、哲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医学家、歌唱家、舞蹈家、艺术家、作家、诗人、记者、体育健将……被誉为“塞北将军县”、“教授之乡”。如:空军战斗英雄宋中文将军、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邵宝殿将军、参与击落美国U2高空侦察机的宫长春将军、参加对越反击战的王宝书将军、《求是》杂志总编有林、中日关系研究专家吴学文、核电专家张恒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勇、中医药专家李文瑞、为毛泽东主席治眼疾的眼科专家高培质、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夏青、荣获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章的记者穆方顺、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曲作者王双印、中央歌舞团副团长金明、荣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演员彭玉、中国男篮领队匡鲁彬、世界速滑冠军王静、女子柔道冠军柳艳梅……他们是祖国的精英,呼兰的骄傲。当历史刚刚迈进21世纪之时,随着春风传来了一个喜讯: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呼兰撤县设区并入哈尔滨市区版图,成为哈尔滨市的一个新区——呼兰区。一个古老呼兰的结束,意味着一个全新呼兰的诞生。这是一个历史的变迁,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这是60万呼兰人民的福音。呼兰人民将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把呼兰建成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新城区。发展的呼兰,前程似锦,风光无限。(来源:呼兰县志)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zx/5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