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正春暖花开我却去北极圈待了两天
呼伦贝尔冻死牛那年我也见识过-40℃的冷,虽然那里离北极圈还隔着个俄罗斯,但我也真没把“冷”当回事。可是,我除了想到“冷”外却忽略了去那边还能干什么?所以,在飞到瑞典北部的基律纳小镇时,就真的扎心了。原来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这一冬的雪。
从北京到基律纳,打开冬季的另一种模式。
基律纳(Kiruna),瑞典北部的一个小镇,位于北极圈以北公里处。这个地方有两个产业:一是旅游,二是铁矿。铁矿已经挖了一百多年,挖出的土已经变成了山。然后又有了旅游。不过,铁矿还在挖,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铁矿之一。旅游业亦然,他们把冰雪资源也用到了世界之最,比如睡在用冰块建造的酒店里。
01
从北京到基律纳行程:北京-斯德哥尔摩-基律纳
行程的细节就不多说了,坐飞机很简单。从北京出发,一觉睡醒就到斯德哥尔摩了,然后再转机到基律纳,要再飞两个小时。全程算下来,从北京到基律纳,用时差不多一天半。
瑞典是沃尔沃的老家,我这次来瑞典其实主要是为了试驾沃尔沃新推出的两款高性能车,S60Polestar和V60Polestar。世界那么大,如果不是借着沃尔沃的邀请,我可能这辈子也想不到来这个北欧小镇。感谢沃尔沃,这是我迄今到过的最“北”的地方。
去往酒店的路上,开着一台4.7秒破百的车在冰雪路面驾驶,这是沃尔沃目前最快的民用车。
这样的路况和风景,我想到了长白山。
北大西洋的暖流对北欧的照顾使得这里的气候远比中国的北方更柔和,在这里基本没有那种刀子一样的大风和让皮肤干裂的空气。另外,这几天基律纳的气温回升,平均不到-10℃。
积雪依然很厚,白天化一点,晚上就下一点。
02
入住IceHotel
瑞典大名鼎鼎的IceHotel,年在基律纳建立,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冰酒店。此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IceHotel都是从这里学习的“灵感”。而且,以瑞典的气候特点和经济水平,其它的冰酒店基本没有超越它的可能。
“冰酒店”顾名思义,就是用冰雪搭建的酒店,而且是集瑞典大批雕塑师创作而成的冰雪主题酒店。
有“主题”,就是它和冰箱的最大区别。
在DressingRoom办理入住,你也将在这里选择是住“冰屋”还是“暖房”。住冰房间和普通房间的客人比例大概是50:50。可见也不是所有人都敢住在冰房间的。
这是普通的“暖房”,宜家与客栈风格的组合。房间配置非常简单,要啥没啥。90cm的单人床和超软床垫和国内宜家的规格一样,稍微做个“惊悚”的梦就掉下来了。
房间内的温度在-5℃左右。
这是“冰屋”外景,看起来像窑洞一样的冰室,你能明白那50%的客人为什么选择“暖房”了。
酒店内梦幻的走廊
IceHotel的建材就来自于旁边托恩河的冰。瑞典人很重视环保,冰屋内不允许使用有污染的材质,哪怕是那些彩色的LED灯都谨慎使用,所以,这里不会有中国那种五彩斑斓的冰灯,环保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冬去春来,当房屋融化后还会流入河中且不会污染水质。就这样年复一年循环了28次,并会继续下去。
这里的主题房有上百间
选择房间的时候最好挑一些我们心理上能接受的主题。否则半夜睁眼,自己躺在黑色的床垫上,发现被一个鹿头盯着的感觉可不好。
上面这三个主题房看着不寒而栗,我还活着吗?
选择一间没那么“吓人”的房型入住,房间内除了床垫和一张驼鹿皮外不再有任何取暖设备,不过你会在大堂领到一个睡袋,来满足保暖需求。睡袋是瑞典品牌Haglofs,在中国叫火柴棍,我最喜欢的户外品牌。
冰屋最苦的就是上厕所,客房内是没有卫生间的,必须到走廊里才有公共卫生间。这有点住北京胡同的感觉。
所以,晚上少喝啤酒。
我们常说北欧人“轴”,这个灭火器就是理由之一。
冰酒店挨着托恩河,也是就地取材。河里的冰块切割好后就是冰酒店的建筑材料。
雕塑师在创作中……
冰酒店夏天会化,所以,为了满足游客在夏天也能体验冰屋,酒店又建了一个可控制温度的酒店,这就是一个超大冰箱,恒温-5℃。而且,这里还有一个“冰酒吧”。
03
IceBar
对我来说,在-5℃的环境中喝酒如果没有火锅是要命的。所以,冰酒吧更像是一个景点,让你感叹于人们的创造力。这个冰酒吧的两侧就是客房。
04
北方都爱吃鹿肉
和中国的北方一样,这里也有放鹿的传统,也有吃鹿肉的习惯。中国是鄂温克人,瑞典是拉普人。鹿肉,是这里的最主要和著名的食物。这里的鹿叫做驼鹿,是一种比马还大,比牛还壮的巨鹿。
鹿肉的腥味对吃惯了猪肉和牛肉的人来说很难适应,中国东北菜的烹饪方法一般都能把这种腥味压下去,但北欧人的厨艺水平之差对中国人来说就是“糟蹋了这么好的东西”。这是一个重食材不重口味的国家,宜家的牛肉丸应该是瑞典美食界的骄傲了。
05
北极圈内的早晨
北极圈内的太阳几乎日夜常在,只要是晴天的时候,基本上就不需要路灯了。夜里也不会太黑,加上空气质量好,所以能见度非常高。
上面这张图是凌晨三点多拍摄,你会觉得马上就能看日出了,但其实还有好几个小时。
已经分不清这算晨跑还是夜跑了
06
北极圈内的宁静
基律纳的早晨基本见不到什么人,不是因为大家有多喜欢待在家里,而是这里的人口实在不多。这样的氛围在东北的农村也常看到,只不过这边没有冒着黑烟的烟囱,没有煤渣和泥混合后肮脏的街道,没有野狗和随处乱跑的家禽。只有干净中透着的宁静,一个走在雪地上能让你的鞋越来越干净的地方。
07
沃尔沃的博物馆
刚知道沃尔沃这个品牌的时候,它在中国还叫“富豪”。这是在瑞典保有量最高的品牌,另外还有一个品牌是“萨博”,但没能熬过经济危机。如果说欧洲是老车的博物馆,那么,瑞典就是沃尔沃的博物馆。我觉得,有些车我在挂历上肯定见过。
瑞典的顶级车型XC90,城市SUV中我的最爱。
08
飞入无人之境
这次的航拍机终于不是大疆了,这架直升机将搭载我们飞入比基律纳更远的森林无人区。而且,幸运的是我们的飞行员肾不好,让我们有机会在雪山顶上降落了两分钟。
基律纳的上空,下面这个小城就是全貌,远处的那个山丘就是铁矿挖掘出的土经年累月形成的小山。
下面这条铁路就是铁矿运输专线,这种专线铁路在中国也很常见,比如霍林郭勒。不过,瑞典曾在二战期间为德军提供铁矿,成为了其历史上的的污点。
为什么瑞典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4%,但宜家家居的质量却那么差呢,按说不缺木头啊!能用木屑压制绝不使用木板,能用1cm的板材绝不使用1.5cm。这可能不是因为品牌定位低端,而是环保意识使然。
好像飞跃唐古拉山的感觉
这是只有直升机才能到的地方
沿着托恩河飞行,这条河就是IceHotel旁边用来取冰的那条。
画面中间的两个黑点就是野生驼鹿,体型和力量都极大。在森林的积雪上能轻松行走,而且,四条腿都陷入雪里后还能跳跃。除了猎人它应该没有天敌了,但是,什么样的猎人能进入这么深的森林呢?
09
冰上行走
也许就如南欧人人拥有摩托车一样,深处严寒的北欧人也拥有自己的骑行方式,这就是雪地摩托。它不仅作为景区娱乐项目,很多家庭也拥有雪地摩托,应该算是一个常规的交通工具。和咱们的电动自行车用途差不多。
北欧盛产拉力车手,比如kimi,原因之一可能就因为自然环境,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在没有抓地力的路面上行走。国家只要一重视,立刻就出人才。尤其是芬兰。
漂移的另一边,传统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玩具,这和中国是一样的,只不过咱们宁可自己拉车也舍不得让哈士奇、萨摩耶来干这活儿。
但我们也有自己的景区项目,我们常被问到的就是
“骑马吗?哥”
“不骑,我要回家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xw/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