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内蒙古霍林郭勒1
话说内蒙古——霍林郭勒
沈保才李明华编著
一、沧桑岁月
沧海桑田话史前追溯霍林郭勒的历史渊源还得从地质构造和煤田的生成说起。
从侏罗纪到白垩纪地质年代,这里还是四季如春、气候湿热、植物茂盛、动物繁多的地方,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热带景色。到了白垩纪晚期,这里的地质构造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壳突然隆起,气候逐渐干燥,植物被埋在地层深处,经过长久的低温、高压、缺氧等作用,形成了地下的煤田;各种动物骨骼在经历了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后变成了生物化石。
上图披毛犀画像,下图为猛犸象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地质构造上分析,霍林郭勒市境内的地层以晚侏罗世含煤地层为主,其特征为沉积于大兴安岭东麓的断陷盆地之中,厚度可达米以上。晚侏罗世地层分为兴仁组和霍林河组。其中霍林河组分砾岩段、砂岩段、下泥岩段、含煤段、上泥岩段。兴仁组分布在煤田四周,在市区周围出露较广泛,形成明显的中低山地形。上部为灰褐色、紫色角闪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及部分橄榄玄武岩,在地表呈局部小分布。安山岩呈块状,局部具兴仁构造,可见成份除辉石和角闪斑晶外偶见黑云母;中下部以绿灰色凝灰岩和灰褐色——灰紫色晶屑凝灰岩为主,晶屑成份主要为石英、长石,有时含岩屑。此外,还有酸性焊接凝灰岩、流纹岩、松脂岩等。
侏罗纪蕨类植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霍林河组砾岩段假整合覆于兴仁组之上,以凝灰岩为主,少有火山岩,泥沙质胶结,松散性,局部为较硬的基底式胶结。霍林河组砂岩段覆于砾岩段之上,含凝灰物质较多,下部颗粒较粗,向上逐渐演化为沼泽化环境,出现薄层炭泥岩或劣质煤。霍林河组下泥岩段为灰——灰褐色、深灰色粉砂质泥岩、中夹粉砂岩和薄层粗砂岩,似深水湖泊相,具水平层理,岩性单一,致密而细腻,偶见植物化石碎屑,向西部有变薄之势。霍林河组含煤段主要由细砾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煤层组成,其中粗砂岩、中砂岩主要由粗面质凝灰岩、粗面岩和火山岩中的燧石岩屑组成,含少量长石、石英碎屑,细、粉砂岩主要由长石、石英碎屑组成,含少量云母、火山岩屑。
在霍林河煤田开采过程中,曾挖掘出了许许多多的硅化木、树化玉及猛犸象、披毛犀、野牛骨骼等古生物化石,由此,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溯到几亿年前,这片土地曾经是森林茂密、雨水充沛、动物聚集的地方,由于地壳运动变迁,茂密的树林、蓬勃的水草和各种动物群被深深地埋在地下,在无穷的自然力量之下,生成了今天的大煤田。
霍林郭勒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提到地质构造的变化和煤田的生成,人们自然会穿越时空隧道,到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探索大自然的秘密,到史前了解大自然的真相……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xw/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