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保才我的歌星梦

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我的理想我的梦”系列

文/沈保才

说来可笑,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星。因为从5岁开始就会唱革命样板戏,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等都能唱上一两段,虽然有的词唱不太准,但从不跑调。你说我,貌不出众,语不惊人,这个梦竟然做了很长时间。长大后虽未从事演唱行业,但曾经有过追求,有过梦想,也算没有虚度光阴。真正喜欢上唱歌,已经十几岁了,变声期过后,对歌曲的演唱便有了基本的掌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五音”全不全,演唱技巧全靠“自悟”。那时,在老家练习唱歌的机会并不多,一般都是农闲季节才有时间唱,特别是正月期间,每天傍晚给牛羊饮完水、添上草料、关好圈门,基本就没什么事了,吃完晚饭便跟同龄小伙伴仨一帮、俩一伙的凑到一起唱歌。那时候电视还没普及,人们的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大人们也都爱听年轻人唱歌,到谁家去都会点名让唱歌。最能出头露面的机会就是村里举办秧歌会期间的几场演出,演出相当于村里的“春晚”,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一场演出在本村,另外两三场演出在外村随秧歌会而举行。平时手拿锄头、镰刀的村民们吹拉弹唱起来,像模像样,好不热闹,每场演出都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也可以随村里的“演出团”担任男声独唱了,一首当时特别流行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奠定了自己在几个村的演唱水平和知名度。从此,对唱歌越来越着迷,也架不住人们的追捧,潜意识里想当一名歌星。那时候思想十分单纯、幼稚,以为唱得好就能当歌星,实际上哪有那么容易啊。不过,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标,对于一个农村青少年来说,这是好事,不至于游手好闲、不学无术,整天像个二流子,像我这个年龄在村里偷鸡摸狗、耍钱弄鬼的又不是没有。还有一个唱歌的机会就是在秋天打场的时候,可以把歌喉展示给各家各户。我们几个爱唱歌的小伙子每晚都去场院看场,夜深人静之时,我们便钻进秸秆搭建的窝铺里,披上羊皮袄,扯开嗓子就开唱,一会儿是小合唱,一会儿是独唱,歌声传得很远很远,几乎全村都能听见。那时候我们喜欢唱的歌曲有《牡丹之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望星空》《我爱你,塞北的雪》《军港之夜》《垄上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不下几十首,每晚都能唱到二半夜。后来,听到有人反映,说我们几个“小嘎崽子”半夜不睡觉,瞎“嚎”,影响人家干了一天活儿的人睡觉。听了这话才恍然大悟,那可真是“扰民”了,此后夜半歌声有所收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唱歌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总以为自己唱得非常不错了,可以到外面用唱歌谋生。有一年,还没过正月十五,我便乘车离开家乡,冒昧地推开了赤峰市歌舞团的门,进去后就问人家招唱歌演员吗?一个工作人员问我有什么特长?我说会唱歌,于是他就把我领进一个老师的办公室,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又高又胖、很有气质的中年女老师,她让我唱一首歌,我唱的是《骏马奔驰保边疆》,她听后非常满意,说我很有天赋。当时,她给我的直觉是可以留下来试用。站在一旁的另一个工作人员却直截了当地说,这小子来路不明,歌唱的是不错,但谁知道干没干过啥坏事,万一以后出了罗乱,歌舞团承担不起。那位女老师思考了一下,觉得这位工作人员说的有道理,于是很无奈的对我摇了摇头。就这样,我带着遗憾离开了歌舞团。我除了喜欢唱歌,还喜欢画画。后来经人介绍我到旗文化馆学画画了。在文化馆,可以说是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我想通过一些机会把自己的特长展示出来,不管是绘画,还是唱歌,如果哪位“伯乐”发现了我,也许就会有命运转机。为了达到目的,有一次我竟然买了两包饼干去馆长家送礼,求他出面把我介绍给当地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是专业文艺队伍,也是当时令人羡慕的单位。我拎着两包饼干悄悄地去馆长家,到了中午他家还锁着门,没人回来,好不容易盼着馆长骑着自行车回来了,他还挺惊讶,他说中午一般不回来吃饭,都是去父母家吃饭,他之所以回来是喂狗的,要是不回来,我就等不到他了。喂完狗,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他父母家吃了饭,记得吃的是糖酥饼,那是我长那么大第一次吃那么好吃的饼,肯定比我买的两包饼干好吃多了。馆长知道了我的用意,有一天他把乌兰牧骑的队长请到了文化馆,专门听我唱歌,考验我的演唱水平。我唱了《北国之春》等两首歌曲后,这位队长说我的嗓音挺好,发音还算标准,但有一个问题就是节奏掌握的不太准,嘱托我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并说以后有机会再考虑。就这样,我知道了自己在唱歌上的欠缺,因为不懂乐理,演唱时肯定有问题,唱歌这条路似乎“受阻”了。后来,我分析,不是我的两包饼干起了作用,其实人家馆长对我也十分关心,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不甘心在农村种地,有特长又没机会展示,能够靠自己的特长混碗饭吃,或者说改变命运,实在是太难了。转眼之间,到了年春天,我来霍林河了。人虽到了他乡,但心里始终惦记着乌兰牧骑队长说过的那句“以后有机会再考虑”的话。几个月后,也不知是哪根神经的“创意”,我竟然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很厚的歌曲集,给旗乌兰牧骑邮去了。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旗乌兰牧骑给我来信了,说让我去当歌唱演员,这是乌兰牧骑队长听了我的试唱大约一年多后写的一封信。没想到这封信居然出岔子了,这封信是寄到老家的,乌兰牧骑队长并不知道此时我已经离开了老家。这件事父母并没有及时转告我,我也没有及时看到这封信的内容,只是过了好多年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等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为时已晚,黄花菜都凉了。多年后,著名导演江浩得知我这个经历后,替我感到遗憾,他说一定把这个情节写进他正在创作的一部以乌兰牧骑为素材的电影剧本里。来霍林河后,我在矿山排土场上从事“推煤车”的工作,当时拣煤场和它上边的公司那是名声在外。这家公司是一家集体企业,有拣煤场、车队、建筑队、招待所、商店,成立之后解决了不少矿区职工家属、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当年9月是公司成立三周年,准备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转眼到了6、7月份,庆祝活动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拣煤场的工人虽然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据说也是人才济济,一些干得时间长的人早已跃跃欲试,准备一展自己的身手,说不定在这个整天和煤面子掺和在一起的平台上还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只见几个年轻人也不干活儿了,穿戴整齐整天围着场部转,这也充分证明这个庆祝活动的重要性。庆祝活动是一系列的,其中有文艺演出,还有美术作品展览,这对于我来说,比较有诱惑力。我有过在文化馆学习美术的经历,绘画基础还是有的,另外,唱歌也是我的追求。有一天中午,在休息间吃完了午饭,各队队长通知大家说有会唱歌的可以去场长办公室试唱,选中的可以参加公司庆祝活动。我把饭盒放在网兜里,然后挂在墙上,随后大胆地去了场长办公室。轮到我进屋后,场长石子平先问我叫啥名、在几队?我一一回答。他显然还不认识我,对我的唱歌水平更是无从知晓。接着,我给他唱了一首《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这是一首女声歌曲,难度非常大,但是我当时发挥得很好,一下子把场长震惊了,就连趴在窗户外“扒眼”的人都惊呆了。这首歌是我在旗文化馆学美术时意外学会的,音乐组的老师天天练这首歌,无论是弹电子琴,还是练发声,半年时间几乎练的都是这首歌,我不想学会都难,所以对这首歌的音律把握得很准,此时试唱恰好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通过试唱选拔,我理所当然成了公司演出活动中独唱的“男一号”,接着,我的美术作品又独占鳌头,那些天我简直出尽了风头,平时在一起干活儿的人都快不认识我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我还有这样的“本事”。接着,我时不时的就被调到公司排练节目,准备在公司庆祝活动那天给拣煤场增光添彩。哪想到,就在庆祝活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前一天,我们正在建筑队新落成的小楼里排练节目的时候,大家突然接到一个惊人的通知,说公司经理出事了,被免掉了职务。同时,公司成立三周年所有系列庆祝活动安排全部取消。文艺演出落空了,美术展览也泡汤了,准备一展身手的机遇在瞬间消失,我和其他人一样,像被霜打的茄子,第二天不得不回到排土场上继续去推煤车……尽管唱歌的道路坎坎坷坷,但我始终没放下自己的追求,也练就了自己“光腚子打狼——不害臊”的品性,一旦有唱歌的机会就绝不放过。记得有一年南露天矿举办全矿青年歌手大奖赛,我作为公司选派的三名选手之一,参加了这个活动,并拿到了一等奖。说来也怪,对唱歌的狂热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我却渐渐放下了这个理想追求,甚至在好多年后都忘了自己这个美好的、远大的理想。也许是自己在唱歌方面存在欠缺,缺乏这方面的造诣;也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整天为小日子奔波,这个曾经令我痴迷的爱好从此一去不返。记得有一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呼格吉勒图来霍林郭勒(他是我哥的表小舅子),他得知我在业余时间写了几首歌词,并给予了专业指导,并把我的歌词推荐给了专业作曲家,也是他的学生,谱曲后由广州童星歌手演唱。这时候,我才重拾音乐爱好,但此时不再是唱歌了,而是改为作词。这些年,随意写了一些歌词,但没太注重推广,写完后就放在那里不动了。年年初,霍林郭勒市乌兰牧骑团长范金龙找到我,让我为抗击疫情写一首歌曲,因为当时情况特殊,我一口气就写出了《一起战斗》的歌词,歌曲推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后来在全国五大音乐网站上线,点击率超几百万。年,应邀又为霍林郭勒市春晚写了一首歌词《心声》,这是专门为建党周年创作的,由于不适于在春晚演唱,在审节目时被砍掉,后来在霍林郭勒市“经典永传唱,颂歌献给党”演唱会上作为压轴歌曲隆重推出,反响非常不错。回首往昔,我很享受年少时与同龄伙伴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窝棚里、谷垛旁唱歌的情景,那歌声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优美,没有丝毫的干扰和杂音,似乎夜空中的星星、夜幕中的树叶和房舍都在倾听我的歌声,但那样的场景再也没有了。人生在世,总有一些遗憾,也有一些得失,很正常。尽管与自己的梦想有过失之交臂,没有坚持到底,也没有成功,但至少没有使自己的年少时期碌碌无为和虚度年华,足够。作者所在地:内蒙古霍林郭勒市

“乡愁”系列链接

李烨

故乡的原风景

卢国强

枕木上的岁月

蒋浩辉

故乡在梦里故乡在天堂

沈保才

故土·文化·乡愁

闫忠彪

腊酒甘醇思往事春联墨重惹乡愁

陈颖

红高粱,我永远的乡愁

史艳茹

乡思何处达

杨文秀

梦·西大河·拉法山

吴凤珍

最是故乡浓

谭丽挪

家乡的河塘

王秀峰

野果味里的乡愁

都静

悠悠故乡情

李明华

怎一个愁字了得

王永君

那些年月的那些故事

包葵花

故乡——我心中的净土

白淑丽

故乡,四十年后再拥抱

林殿波

一碗乡愁

包玉荣

梦回老屋

刘长宇

故乡的记忆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ms/10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