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线航空践行ldquo共同富裕ld
一
现代化流通体系补短板、畅堵点的重点在支线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供求动态平衡。年末,境内民航颁证机场增至个,比年新增58个,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建成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十大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达39个,三千万级机场已有11个,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基本建立。但干支差距较大,矛盾突出:
机队规模:支线机型架,占比5.1%
截至年,我国支线飞机数量为架,相比6年架支线飞机,“十三五”期间仅增加40架,占全部运输机队比重由5.5%下降至5.1%。而同期干线飞机增加了架,达到了架。
旅客吞吐量:千万以下机场数量占比84%,旅客吞吐量合计占比16%
9年,年旅客吞吐量超过万人次的机场有39座,占比16%;旅客吞吐量合计达11.3亿人次,占比84%。年旅客吞吐量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座,占比84%;旅客吞吐量合计仅为2.25亿人次,占比16%。网络覆盖:有28座地级行政区没有被覆盖,支支航线占比6%
从网络覆盖分析:截至年,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区、88%的人口和93%的经济总量,还有28座地级行政区没有被覆盖。从航线网络分析:截止年,全国航线达到条,比年增加条,增幅达%,但是干干、干支、支支航线占比为31%、63%、6%。二
支线航空做好“共同富裕”的开路先锋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中央再一次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要求,吹响了奔向共同富裕美好征程的号角。直面航空运输体系中最薄弱市场短板,支线航空无疑是自觉践行“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的“开路先锋”。支线扩大网络覆盖广度,努力让三四线城市平等享受航空出行权
共同富裕不是一部分地区或者少数人的富裕,而是所有地区、14亿中国人的共同富裕,要求“增强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截至年底,全国航空人口数仅为3.8亿,还有10亿多人从来没有坐过飞机,有超12亿人一年没坐过飞机。紧跟人民的需求、时代的趋势、国家的利益,创业15年来,华夏航空致力于编织中国立体交通体系中的薄弱的支线航空网络,提升支线地区的航空通达性,促进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的互通互融,努力帮助三四线中小城市人民获得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目前,华夏开通航线条,支线航线占比98%,独飞航线占比89%;通航城市个,覆盖旅客年吞吐量万以下的支线城市91个,占比94%。如下辖国家级贫困县较多的甘肃天水市,其麦积山机场虽于年通航,但受市场需求限制长期没有稳定航班。华夏航空于4年进驻麦积山机场,积极连接西安、重庆、天津等枢纽城市,独家为当地老百姓提供航空出行服务。支线提升乡村振兴通达深度,与通航协同构建“干支通,全网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支线航空解决了“先富带动后富”的交通障碍,但是偏远乡村内部“不怕山高、就怕腿软”的交通现实,依然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一道阻隔。《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县域统筹,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交通运输部《关于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通航短途运输具有“小机型、小航线、小航程”的特点,是民航公共运输网络的自然向下延伸,是强化乡村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直接触达老百姓家门口的“最后一公里”。面对客流更小、更加离散的通航短途运输市场,华夏航空采取“干支通,全网连”的发展思路,将通航短途运输与民航公共运输充分衔接,致力于构建完善连通通航机场、支线机场、干线机场的全域航空运输网络。8年7月华夏航空成立了通航短途运输专业运营公司,运行3年多来,陆续开通了黑龙江、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西、浙江等20余条通航短途运输航线,累计运输旅客近3万人,国内通航短途运输市场占有率一度超过1/3,单机日利用率最高达8小时。其中,青海省海西州府所在地德令哈,山高坡陡、道路曲折。华夏航空9年7月开通了“德令哈=格尔木=花土沟=德令哈”通航短途运输环线,这是全国首条高高原短途运输航线,也是全国首条三机场双向环飞航线。通航短途运输环线开通后,比之前地面交通时间缩短了至少15个小时,客座率达到70%以上,带动了三地之间公商务交流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疫情期间的年3月24日,华夏航空又首次开通了“德令哈=西宁”的短途运输航线,1.5小时的航程,将德令哈接入全国民航运输网,构建了四地之间人员流动、复工复产的空中运输主通道,这也是践行民航局关于“运通互补、两翼齐飞”理念的一次积极探索。支线航空畅通要素流通速度,努力提升三四线城市航空通达性
交通的本质是通达。航空运输作为速度最快的交通运输方式,是长距离出行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人口分散地区的骨干运输方式,其通达程度决定了城市人员、货物、资本、信息等要素资源的流通效率和集聚方向,体现了航空在拉动内需、改善民生、支撑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乘数效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关于通达性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且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华夏航空产业研究院和李国栋院长带领的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形成联合研究团队,认为“航空通达性是公共航空运输网络和服务体系满足旅客出行的便捷化程度,用通达时间来表达”。年,干线城市与干线城市、干线城市与支线城市、支线城市与支线城市之间通达时间分别为6.1小时、14.2小时、24.4小时。较长的通达时间已成为畅通区域经济循环的阻碍,影响了支线城市经济要素的流通效率。针对区域差异大、航空通达程度不均衡等发展难点,直接开通“点对点”直飞航线理论上可以提升通达水平,但却面临支线市场航空客源“小流量、高离散”、全民航时刻\空域资源紧张等现实困难。面对支线市场需求痛点与供给难点的交织,研究团队探索提出“网络化出行”解决方案,将支线城市与周边干线城市有效连接,充分利用干线机场丰富的航线网络资源,实现支线城市“点对点”到“点对网”的转型升级,用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放大了支线地区的航线网络效能,提高了支线航空通达性。例如,贵州省毕节市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毕节建设成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的指示精神,华夏深度参与提升毕节航空通达性。年夏航季,华夏航空增频毕节=贵阳航线至每日3.6班、毕节=重庆航线至每日1.6班,同时新开毕节=成都航线每日0.6班,借助以上3个周边“先富起来”的干线城市网络,毕节的航空通达时间降至15.5小时,同比缩短4.4小时,改善效果显著。三
支线航空助推“共同富裕”的产城融合
“小往大来,融会贯通”,提升支线城市生活品质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快速的交通网络将加快生产要素向高回报率的中心城市集聚,在提高要素空间聚集和配置效率的同时,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作用增强,区域经济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城市群、都市圈和中心城市增长极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作用被强化,部分中小城市收缩趋势延续。随着而来的是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的空城化,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挑战。支线两端衔接的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促进核心生产要素“人”的高效流通,背后平衡的是城市发展的势能差,两端城市的资源优势、功能定位不可取代,具有互补性。深化航空网络应用,提升支线城市生产活力
大城市领先的文化演艺、科普教育、医疗卫生、先进产业等优质资源,通过航线送达中小城市,提升中小城市生产活力和生活水平;中小城市优质新鲜的特色农副产品,通过航线发展货物贸易,快速送达大城市市民餐桌,满足消费升级;同时,中小城市好山好水,通过航线拓展服务贸易,提升游客可进入性。这样的产业在华夏航空内部叫做“通融产业”,即强化交通网络的应用,将交通网升级为产业网。日前,华夏航线通过自身航空网络优势,将内蒙古12盟市的绿色农畜产品,包括优质牛羊肉、奶制品、燕麦、荞麦、藜麦、亚麻籽油、葵花、河套面粉、兴安盟大米等带向全国。另外,华夏旅游深度开发三四线航点城市特色旅游产品,例如嫩江跳伞、徒步新疆、客味南国等,吸引全国人民到支线城市旅游消费。加大普惠性投入,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在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三四线城市甚至偏远乡村在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普惠性投入,把第三次分配的“活水”精准浇在公共服务的“根”上,既立足当下,又惠及长远;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
在教育方面。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最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重庆黔江中塘乡双石村位于黔江区武陵山脉深处,与湖北省咸丰县接壤,是黔江区2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黔江人叫这里为“黔江的西伯利亚”,来形容这里的“高”、“冷”。村里的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留下大批留守老人和儿童。黔江机场年开工建设,飞行区等级4C级,跑道至米,0年通航,华夏首开黔江航线,并坚守11年。同时,华夏在黔江双石村也开启了长达11年的“爱心接力”助跑,累计组织双石村小学余名孩子坐上飞机;为学校送去电脑、钢琴、图书等爱心物资;为百余名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为30名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送去助学金;组织20余批次多志愿者每月定期前往双石村爱心支教,与孩子们同吃同住,系统开展亲情陪护、课业辅导、自护教育、兴趣拓展等教学内容,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梦”。
在医疗方面。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应急管理等方面诸多短板和问题。华夏航空编织的“干支联运”航线网络,不仅是支线城市连接干线城市的“空中走廊”,还是支线城市均等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生命通道”。年1月23号武汉封城之际,华夏航空调配运力,先后完成25架次包机保障任务,从安徽、宁夏、贵州等省市的支线航点运输0余名援鄂医护人员、百余吨医疗物资;在支线城市抗疫物资匮乏之时,华夏航空将公司捐赠的5万双手套、以及从海外接受的余万只口罩,通过“干支”网络,第一时间送达阿尔山、扎兰屯、霍林郭勒、阿拉善左旗、梅州、新疆各地州等50余座支线城市。在就业方面。年疫情期间华夏航空累计执行复工包机航班百余班,承运近万名劳工,从巫山、黔江、昭通、澜沧、毕节等重点劳务输出城市到干线城市。同时,为打破留守儿童与父母的空间距离阻隔,华夏航空开展“暖心航班”专项行动,一路呵护重庆黔江、固原、兴义、毕节、黎平等地百余名孩子与家人团圆。尤其在春运期间,客票一票难求、加班时刻申请极其困难,华夏航空尽全力协调,用最快的加班申请、最好的航班时刻,精心呵护航点城市留守儿童的团圆梦,稳定了劳动力就业市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ms/10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