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委诞生记12天,霍林郭勒市刷新监察改
霍林郭勒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郭增才向宪法庄严宣誓
时间见证。年11月25日,在霍林郭勒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首任市监察委员会主任郭增才向宪法庄严宣誓,在随后召开的霍林郭勒市八届人大第一次常委会议上,任命了监委会副主任和委员。至此,通辽市首家监察委员会如期产生,也标志着全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站稳了第一个台阶。
时间回溯。自全区盟市旗县纪委书记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召开以来,霍林郭勒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自治区、通辽市的工作要求,迅速吹响改革集结号,从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到监委会正式挂牌成立,用短短12天的时间上演了一场令人钦佩的“速度与激情”,更以实际行动和成效书写着忠诚与担当,为通辽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推开提供了可学习、可复制的经验。
党委靠前指挥,纪委抓好实施
行动是最好的贯彻。霍林郭勒市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全过程,市委担当起主体责任,市委书记当好“施工队长”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市纪委履行专责,纪委书记当好“突击队长”,狠抓落实,推进实施。
霍林郭勒市委书记张国平到市纪委新办公地点召开现场办公会议
该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张国平任组长的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结合实际编制实施了《霍林郭勒市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统筹人大、组织部、政法委、检察院、编办、财政局等部门力量,形成各负其责、协同攻坚的工作格局。市委书记先后召开3次书记专题会议、市委常委会议,站位落实十九大决策部署,着眼构建党统一领导下的权威高效的反腐败工作机构,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统一思想认识,研究部署改革试点工作,及时解决了编制机构、人员划转、办公场所等难题,并到市纪委新办公地点召开现场办公会议,直面问题,全力推进,以指挥部署“精准发力”促各项任务“精准落地”。
改革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时间虽然紧迫,必须始终对标对表、不折不扣,一个环节不少、一个步骤不落,唯有如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该市纪委围绕“合署办公、平稳转隶、逐步深化”,先后召开3次纪委常委扩大会议、4次书记专题会议、2次干部大会,列出任务清单,落实到人、明确到日,倒排工期,精准施工。翻开纪委书记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他们紧锣密鼓、不舍昼夜的工作历程:11月7日,摸底涉转机构编制人员、职能职责、案件线索、设备资产等情况;10日,起草完成实施方案、“三定”方案、工作小组成员名单;13日,市委正式印发改革试点实施方案;15日,配合通辽市纪委、通辽市委组织部开展监委委员人选考核工作,开始拟转隶人员资格审查工作;17日,与转隶干部开展谈心谈话;18日,完成新办公地点搬迁,19日,机关全体干部布置新办公楼;22日,转隶人员到位;23日,霍林郭勒市“两会”召开......
把握关键环节,有力有序推进
“11月22日那天,我摘下了检徽,离开了工作10多年的检察院,说心里话,感觉很复杂,既有对老单位的不舍,也有对新单位的向往,还有对能否适应新岗位的担心......”温都日娜是霍林郭勒市检察院反渎局副局长,像她一样在本次改革中的检察院转隶人员一共有14名,而她的心声也代表着大多数转隶人员的心态。
霍林郭勒市纪委监委全体干部在合署办公楼前合影
平稳转隶,确保过渡期人心不散、队伍不乱、工作不断是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关键一环。“身转”更要“心转”,是霍林郭勒市委、纪委最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高等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jt/2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