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开门整顿把实事办到群
“《民法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民法。”4月23日,为进一步树牢司法为民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市人民法院院长金树国带领班子成员、一线法官分为七组,以“《民法典》进社区,‘典’亮群众生活”、“育德润璞,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等为主题,集中深入基层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初心使命。自政法队伍将于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市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开门搞教育,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提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举措9大类13项,打通司法服务堵点断点,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烦心事,努力把教育整顿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新动能。开门整顿,切实满足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市人民法院要加强理论武装,增强干警执法办案能力水平,并充分利用专题研讨、自我查纠等方式查摆干警自身问题,建立台账、逐项整改,提升干警司法履职能力水平。”3月19日,市人民法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律师代表、社区代表、企业代表、当事人代表,到法院参观并召开教育整顿征求意见座谈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从加强理论武装、提升履职能力、加大法律法规宣讲力度、同步推进法官和人民陪审员培训、深化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同步推进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等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深入开展队伍教育整顿、进一步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市人民法院坚持开门整顿、开门纳谏、上门求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和队伍教育整顿工作的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深入研究、充分吸纳,找准关键症结,拿出具体对策措施,抓好问题整改,真正做到教育整顿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由群众评判,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截至目前,累计收集相关意见建议17条,整改9条。坚持立足主业,切实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我们的事终于有着落了”。一位拿到调解协议的小区业主说到。近日,我市某小区余位业主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因该小区开发商长时间未解决退还业主装修保证金一事,向法院递交了起诉材料。接收案件后,市人民法院民事庭法官宋治茹立即分析案件争议焦点,寻找到突破口。对开发商及小区业主进行调解,最终开发商与一部分业主达成了调解协议,开发商承诺按照已达成的协议内容解决所有小区业主的诉求,其余小区业主均表示撤回起诉材料。该案的妥善处理是市人民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市人民法院坚持立足主责主业,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把人民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全体干警签订“为群众办实事承诺书”,提高干警司法为民意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实际行动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便民利企,用心用情打造“最美窗口”。“现在立案真是太方便了,不用排队不用等待,最多来法院一趟就全办妥了,就算立案材料没带全,法官也会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网上立案,回去后我自己在网上提交就行了。”前来立案的企业法务人员有感而发。为加速解决矛盾纠纷,减轻企业诉累,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人民法院将执行关口前移,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服务”,在诉讼服务中心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建立“涉企执行立案窗口”,成立“涉企执行团队”,实现涉企案件的执行立案、财产保全、网络查控等工作在一个服务窗口的统一办理,为企业提供便利。同时,健全完善诉讼服务工作,加强“厅网线巡”一站式便民诉讼服务体系,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增设自助立案终端和自助阅卷终端,升级缴费方式,加大司法救助力度,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上一篇文章: 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执行攻坚不停歇兑现权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来源:霍林郭勒市融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zx/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