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印记地窨子
霍林郭勒市缘煤而建、因煤而兴。过去这里是无人居住区域,在年,创业者陆续进驻,在老矿区、托修、六十栋建设简单的住所—地窨子。
据记载,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就有了“夏则巢居、冬则穴处”的居住习俗。这种地穴或半地穴式房子一直沿续到民国以后,这种住宅在东北民间称为“地窨子”或“地窝棚”。建造地窨子的房址,一般选在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的山坡。先向地下挖三四尺深的长方形坑,空间大小根据居住人口多少确定,在坑内立起中间高、两边矮的几排房柱,柱上再加檀椽,椽子的外端搭在坑沿地面上或插进坑壁的土里,顶上绑房芭和草把,再盖半尺多厚的土培实,南面或东南角留出房门和小窗,其余房顶和地面间的部分用土墙封堵。这种房子地下和地上部分约各占一半,屋内空间高两米左右,或砌火炕、或搭板铺在地中央升火取暖。房顶四周再围以一定高度的的土墙或木障,以防牲畜踩踏。
地窨子盖造方便,就地取材,保暖性好,适合不在一地长期居住和建房技术水平不高的游猎民族冬季使用,也符合创业初期节约投资、经济实用的要求。“地窨子”体现了我国人民勤劳节俭,积极献身国家,扎根边疆的精神,也是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zx/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