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因地制宜的方式,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为当地农牧民打开致富新渠道。
暑期季,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迎来旅游小高峰,“近郊游”格外火热。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多以家庭游、亲子游为主,宽敞干净的道路、七彩滑道、水上乐园等各类游玩设施让度假村辐射半径进一步延长,周边地区游客纷纷慕名观光游玩。
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水上乐园受游客欢迎。
“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巴彦敖包游玩,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娱乐设施很丰富,今天玩儿的非常开心。”霍林郭勒市游客李昊达开心地说。
年,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不断推陈出新,旅游项目从原有的“观光游、娱乐游”扩展到“体验游、研学游、亲子游”,新推出户外露营、网红打卡、研学基地、水上游玩、亲子时光等5项旅游体验项目,秀丽宜人的生态田园风光实现提档升级,这也赋予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新的生机与活力。
孩子们在度假村欢度盛夏。
“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一天游客量目前达到多人,预计年收入达万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带动附近农牧民增收就业。”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经理张振东说。
巴彦敖包生态旅游度假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田园风光资源,通过“种植+观光+采摘”的产业模式,聚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大棚内西红柿已成熟。
走进采摘园,巴彦敖包嘎查农牧民白先胜正在修剪枝杈、清除杂草,大棚里瓜果蔬菜种类丰富,藤蔓上的葡萄颗颗饱满,西红柿琳琅悬挂,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水灵,白先胜告诉记者,他经营6座蔬菜大棚已经有9个年头。
“我这蔬菜大棚里有柿子、葡萄等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在大棚里经营管理之后,我收入一年能达到6万块钱,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农牧民白先胜说。
发展特色水稻种植产业。
近年来,额木庭高勒苏木不仅发展乡村游、观光采摘园还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作为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奏响乡村振兴“幸福乐章”。
佟连海是额木庭高勒苏木拉拉屯嘎查的农牧民,以前养殖本地白猪,销路不好导致价格上不去。在嘎查“两委”班子的宣传带动下,他转变产业发展方向,去年开始引进一批兴安黑猪。据他介绍,兴安黑猪具有百分之五十的野猪血统,品种纯正,在市场上基本上不愁卖。
佟连海爱人正在打扫猪圈。
“我以前养白猪,这几年价格不景气,每年多少都会赔钱,现在通过兴安盟产业帮扶车间和嘎查帮助我们引进兴安黑猪,现在有余头,年出栏能达到余头,年收入能有20多万元。”佟连海说。
额木庭高勒苏木拉拉屯嘎查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优势资源,优化种养殖结构,围绕农业产业突出特色优质高效,不断探索种养殖新路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养殖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开辟新思路、探索新路径、延长产业链条。
额木庭高勒苏木拉拉屯嘎查党支部书记刘文祥说:“近年来,嘎查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将持续培育特色多元产业,引导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
下一步,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将继续依托自身优势,深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并持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发挥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融媒体中心记者:白风光白明扬
原标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zx/1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