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期2020年上半年,通辽法院
病疫无情,但司法有温度!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辽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街道、社区参与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扎实开展网上立案、开庭、调解、执行等活动,全力实现战疫情、推审判,两手抓、两不误,筑牢抗击疫情最严密的防线,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
围观!疫情防控下的“云上庭审”
“上诉人,你方信号怎么样?能否看清、听清?”、“清楚,听得见”、“被上诉人庭审笔录能否实时显示?”、“没问题”……2月10日上午9时,在第一调解室,法官、书记员均佩戴口罩,电子屏幕中不时传来法官与当事人的声音。同日上午10时,在第四审判庭,某保险纠纷案件庭审正在进行,双方当事人在线先后宣读了起诉状和答辩意见,法官通过视频积极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发表意见,同时开展线上调解,庭审过程全程录音录像。随着当事人借助电子签名技术完成对庭审笔录的签字确认,两场互联网庭审顺利结束。“穿越疫情”来调解,暖心!“目前全国处于疫情的特殊时期,本庭将通过“云上庭审”系统审理此案,各方是否同意……”“好的”“同意”。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本定于年后的合同纠纷一案庭审眼看要“泡汤”,但由于此案涉及六方当事人,涉案金额高达余万元,2月11日,通辽中院民二庭法官运用“云上庭审”系统,帮助双方当事人隔空对话,开启了一场“有温度”的调解。短短30分钟,这场同步录音录像的线上调解顺利结束。“虽然该案审理正值疫情期间,但我们办案不‘打烊’,你们放心。”调解结束后,民二庭法官刘景国不忘给双方派发“定心丸”。
远程开庭审理薛光辉(绰号留住)等34人涉黑案扫黑防控两不误
4月17日上午,伴随着法槌的敲响,通辽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云庭审”办公系统第二次开庭审理薛光辉(绰号留住)等34人涉黑案,该案是通辽市法院首例通过远程庭审的方式审理的涉黑案件。整个庭审过程程序规范、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庭审全程进行录音录像,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云庭审”模式稳定运行,仅用半天时间庭审活动便顺利结束。当前,疫情防控是重中之重,但扫黑除恶工作同样不能止步。在疫情防控时期,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通过使用高科技手段开展“云庭审”模式,确保疫情防控和扫黑除恶工作统筹开展,达到“疫情要防控、扫黑不止步”的工作目标,保证在特殊时期集中高效工作,不误审限、不积案件,为疫情防控期间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辟新途径。
——科尔沁区人民法院——
疫情防控下的刑事庭审“不打烊”
在疫情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稳步有序开展。继2月18日审理的二起涉疫情案件后,3月10日上午,再次敲响了云间审判的“隔空”锤。被告人齐某因在防疫期间不服从社区防疫工作规定,不听劝阻,随意多次辱骂执勤工作人员,严重干扰了防疫工作秩序,以寻衅滋事罪判处拘役三个月。
——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
“云查控”,促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案款
“你好,这里是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法官你好,我是内蒙古某公司法务,我们公司银行账户被法院冻结了,我想履行案款,履行完毕后希望法院能尽快把公司账户解冻”。近日,霍市法院执行指挥中心通过网络冻结被执行人银行账户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案款,快速执结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霍市法院执行工作由“线下”转移到“线上”,利用信息化手段送达法律文书、进行网络查控冻结划拨、化解矛盾纠纷,有效解决了疫情防控给执行工作带的难题,切实保障了胜诉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扎鲁特旗人民法院——
疫情防控进行时庭前调解化纠纷
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庭前调解了一起农村房屋建设施工合同纠纷。疫情发生后,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干警一直在疫情防控一线值班,但对案件的审判执行工作从未停歇。各业务庭室充分利用在线网络工具,进行线上调解、开庭,既严格履行疫情防控要求,保障当事人身体健康,也及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科左后旗人民法院——
“互联网+诉调对接”
“你好,邹某某,在疫情期间起诉陈某民间借贷一案,现在征求您的意见,能否由我院的特邀调解员为你们双方进行在线诉前调解?”这是科左后旗人民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承办法官和原告邹某某的电话内容。在法官引导下邹某某和陈某均同意了诉前调解,并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ms/1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