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坐骨神经痛诊断及康复

作者:朱文约运动医学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腰椎椎体是人体的骨架和重要支撑,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的话,很疼痛不说,关键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发育,其实,腰部小关节错位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种,轻度的话可以进行手法按摩推拿,重的话就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如果是轻度的错位,没有导致神经性的疼痛应该可以采取理疗按摩或者牵引,可以找骨伤科医生手法复位,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就行,如果是压迫引起了神经性的疼痛,需要及时的采取手术治疗纠正。平时一定要少运动,不要弯腰去拿重物。经常做一下按摩,让腰肌不要过度紧张。最好带个护腰。

  如果比较严重的话,要做1—2次复位,每次要将肌肉放松后施术,有时可能是复位不完全,或小关节处复位后关节囊滑膜有坎墩挤压的地方,在进行1到2次可恢复,局部在按摩几次使小关节周围的受伤的肌肉韧带恢复,达到痊愈。

  其实腰部小关节错位是常见病,绝大部分不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找运动医学整复医生利用手法治疗,不再压迫神经,相应的症状自然就消失了,休息一下就好。有的医生建议,也可以进行针灸理疗一下,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平时注意不要长时间坐立等一个姿势,适量活动局部,注意局部保暖。

  总之一句话,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一定不要病急乱投医,而是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病是轻还是重,如果比较重的话,医院进行手术矫正,另外平时也要多活动,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毕竟这些都是不正确做法,要多注意休息,最好平躺着。

腰椎不稳症表现

 1.腰痛

急性发作时,患者多数在扭腰或弯腰变为伸腰的过程中立即产生单侧或双侧下腰部疼痛,活动腰部则疼痛加剧,甚至向臀部大腿及骶尾部放射。一般不累及小腿。常处于强迫体位,惧怕被别人触摸或搬动。

  2.神经根刺激症状

  早期可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可发生下肢痛,一般牵涉的范围略小,并不按神经根分布区扩散。

  3.体征

  急性发作时,腰部生理弯曲消失,病变的小关节部位有明显的叩击痛及压痛,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行患椎小关节局部封闭可减轻疼痛。下肢肌力、感觉无异常。

为什么会导致腰椎骨质增生

  负重损伤等因素有关,这是腰椎退变及发病的外在因素。

  腰椎出现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后,椎间盘变薄,椎体间隙变窄,韧带松弛,椎体间活动度增大,在椎体边缘出现微小的、反复的、积累性损伤,导致微小的局部出血及渗出,出血及渗出逐步钙化,从而在局部,也就是椎体上下缘出现骨的增生性反应,这就是骨刺,也就是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在临床上常出现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如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出现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如压迫坐骨神经可引起坐骨神经炎,出现患肢剧烈麻痛、灼痛、抽痛、串痛、向整个下肢放射。

  腰椎骨质增生一般主要与年龄、劳损、外伤、姿势不正确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外,腰椎的退变过程,除随年龄变化以外,也与腰椎是否长期过度的屈伸活动及负重损伤等因素有关,这是腰椎退变及发病的外在因素。某些腰部负重过大以及腰部容易受到外伤的职业,腰椎退变的速度要快一些,出现腰椎疾病的可能性也要大一些。例如,重体力劳动者、经常肩扛背托重物者,某些运动员如举重、体操、摔跤及其它剧烈运动,都很容易损伤腰椎,加重腰椎的劳损及退变,这就不难理解,有不少专业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到了中老年以后,容易出现腰椎骨质增生。

  青少年时代的腰椎外伤,也是中年以后发生腰椎骨质增生的重要外因。而近些年腰椎骨质增生年轻患者的比例在增加;像一些必须久坐、久站,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工作族群也都可能发生,如从事IT行业、电脑族、老师、会计、司机、打字员,手工艺品制作者等腰椎容易发生骨质增生。

中医治疗处方

中医证型: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治法: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散寒止痛。

方名:腰椎小关节紊乱错位经验方加减。

处方:独活15g,桑寄生15g,续断15g,当归15g,杜仲15g,威灵仙15g,丹参15g,红花9g,枸杞子15g,羌活15g,秦艽15g,茯苓15g,防风15g,细辛9g,制全蝎9g,蜈蚣2条,怀牛膝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服2次,每剂服2天,6剂为1个疗程。

康复训练

1.方法一:走路

走路可以锻炼腰、臀部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增强四肢与躯干运动的协调性,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不妨上班时早走一会,边走边观察周边的变化;午休时,离开亲密的电脑和温柔的沙发,穿上运动鞋加入到午后漫步的队伍;晚饭后,和家人一起边散步边聊天,陶醉在温馨的家庭生活中。

(温馨提示:走路时步伐要求,尽量迈开步伐,挺胸收腹;迈步过程中,脚跟过度到脚尖,以缓冲膝关节和踝关节压力。)

2.方法二:“小燕飞”

锻炼时可以俯卧床上,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上离开床面,持续3秒~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秒~5秒为一个周期,5个周期为一组。根据个人状况一天可做1-2组。特别强调:“小燕飞”虽然可以很好锻炼我们的腰椎,。

(温馨提示: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的人不能进行这个锻炼。)

3.方法三:蛙泳

游泳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尤其是蛙泳对人体腰背部肌肉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蛙泳的姿势:人平卧在水上,脊椎不承受纵向压力,在不断换气过程中,腰椎和颈椎肌肉不断运动,肌肉得到锻炼、加强。长期游泳对增进腰肌,改善椎间盘突出会很有帮助,腰肌增强了,就不容易出现“闪腰”现象。

(温馨提示:首先,动作不要太剧烈,量力而行;其次,游蛙泳、蝶泳实际也是在锻炼腰肌,但是有些剧烈,动作掌握不好反而会造成运动伤害。)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及康复治疗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各种疾病和病理因素导致的坐骨神经根或干受到相关刺激,引起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分布区疼痛的临床综合征,沿着腰部、臀部的后方、大腿的后外侧、小腿的后外侧一直发展到足跟外侧,这样的疼痛症状叫坐骨神经痛。严格来说,坐骨神经痛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临床上发病的一个症候群。

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叫坐骨神经炎,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临床上也比较少见,大部分出现症状的人群是以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为主,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再进一步分类可分为根性疼痛和干性疼痛。

坐骨神经由腰椎五、骶骨一、骶骨二、骶骨三这些位置的四根神经根汇合而成,是人体最粗大的一组神经线,它的粗细和个体小手指的粗细差不多,虽然腰四的神经根也有一部分参与了坐骨神经的构成,但是腰四神经受到刺激后更多的表现为股神经痛,而不是坐骨神经痛,疼痛的位置有明显的区别。

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最常见原因,还包括脊椎狭窄、脊椎脱位、腰椎椎体滑移、腰椎骨刺增生、脊椎间孔收窄、梨状肌综合症等。其它如椎管内肿瘤、神经瘤、神经炎性刺激等,对坐骨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可以表现为坐骨神经痛。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检查和评估后,才能给出准确的诊断和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诊断主要靠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1、问诊

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看病人的主诉点是哪里疼痛,来辨别症状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2、检查

(1)直腿抬高试验

徒手检查是否有阳性表现的一种方法,也是临床很常用的监测手段。医师或治疗师轮流抬高平卧于床上患者的双腿,慢速抬高,观察患者的反应。健康人可以把腿抬高到70度以上,只有被牵拉的感觉。

如果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患者肢体抬到65度就抬不上去,再抬就沿着大腿后外侧,臀后侧,小腿外侧有放射疼痛,这就是直抬腿测试的阳性反应,严重的患者不能超过30度的角度。

(2)疼痛点检查

确定在腰椎旁、臀点(梨状肌压痛点)、股后、腘窝、腓点、外踝等处有无压痛点,以及疼痛的位置,疼痛位置的高低等。

(3)肌力检查

不同神经根的受累时他的外在表现是不一样的,通过检查感觉异常的区域和某块肌肉力量的变化,初步对哪根神经根受累做出判断。

常见的是腰五和骶一神经根受压迫。腰五神经受累,表现为大脚趾深且翘起,足背的内侧感觉异常和麻木。骶一神经受累,表现为整个脚掌下蹬无力,足背的外侧感觉异常和麻木,患侧的跟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以及膝反射的减弱或消失。

另外,站立时可比较两侧臀股沟高低,是否有变浅。

(4)辅助检查

X光片检查主要看序列和椎间隙结构是否有变化,椎间隙是否是平的以及整个椎体是不是直的。再进一步通过CT和核磁做鉴别检查,看椎间盘突出的方向,有没有椎间孔的卡压。核磁能更清楚的看到有没有椎管的狭窄,有没有椎体的肿瘤或者是椎体的转移瘤等,这些是需要通过CT或核磁才能看得到的。

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在排除转移癌或者椎体肿瘤等异常疾病引发因素下,一般采用保守的非手术治疗,85%-90%的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麻和痛的感觉还在,可考虑手术治疗,患者中通过手术治疗的只占10%-15%。

非手术治疗有口服药物、局部封闭和针对病因的各种物理治疗,主要各种徒手治疗、运动医学手法为主、其他如电疗、超短波、磁热疗法、针灸、短波、激光等。手术治疗包括针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椎间盘摘除术、髓核消融、臭氧治疗等,针对的梨状肌综合症的减压术。

运动医学手法关节松动术: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仅适用较轻的椎间盘突出。

神经松动术:利用「拉─放」神经,恢复神经滑动能力、打破沾黏,并使神经充血得到养分。

上述两种治疗常用的手法,实际状况还需病情而定。

中医处方治疗01散寒除湿法

是指用祛除寒湿的药物,消除痹阻,畅通气血,达到治疗本病的方法,适用于本病偏重于寒湿的证候。

寒湿均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重浊黏滞。若人体卫外之阳气不足,复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地等,寒湿之邪从肌表而入,留滞四肢肌肉关节,致使经络之气闭阻,营卫之气不畅,气血运行不利,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受寒史,最先发现身体下半部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背。

在持续钝痛的基础上,可有阵阵如锯刀刺样疼痛,夜间尤甚。

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蠲痹定痛汤(自拟方: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川牛膝、苍术、防己、乳香、没药、川芎、独活、桂枝、甘草)。

水酒各半煎服,两日1剂,服后药渣加八角枫克,花椒15克,煎水外洗患肢。

民间用蜀椒10克,煎水去蜀椒,入绿壳鸭蛋2个,加盐少许,顿服,1日1次,对本病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02活血化瘀法

是指用活血化瘀药物,消除瘀血,流通气血的方法,适用于本病瘀血偏重的证候。

正常血液在经脉之中,应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若久痛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之邪侵入血脉,留滞下肢,使血液凝涩成瘀,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发为本病瘀血偏重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剧烈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阻,尤以夜间疼痛更甚,痛处拒按,或患肢麻木、转筋。

舌紫暗,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牛膝、桃仁、全蝎、地龙)。

若血瘀甚,加三七磨酒兑服;兼气滞加柴胡、枳壳行气导滞;兼气虚加党参、黄芪益气化瘀;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温阳化痰。

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对本型有一定作用。

03温阳益气法

是指用益气温阳的药物,温通经脉,以畅通气血的方法,适用于因阳气不足,经脉失煦,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的证候。

阳气根于肾,肾居下焦,对脏腑经络起着温熙、生化、推动的作用,阳气充足则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有常;

若本病日久,阳气受损,经络失于温煦,气机运行迟缓,而致经气痹阻,发为本病偏于阳气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肢疼痛经久不愈,肢体不温,畏寒神怯,患肢喜温喜按,劳累后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舌淡、苔白滑,脉沉弱无力。

治宜温阳益气,通络止痛,方予仙淫通痹汤(自拟方:仙茅、淫羊藿、熟地、杜仲、附片、桂枝、鹿衔草、炙甘草)。

若气虚甚,加人参、黄芪益气通络;兼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养血通络。

04养血柔筋法

是指用可滋养阴血的药物,补充阴血,以濡润筋脉的方法,适用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阴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循脉道而运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脏腑经脉起着营养和濡润作用。

若疼痛经久不愈,或年老精亏,阴血暗耗,致使阴虚血弱,筋脉失养,而发为本病阴血亏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绵绵作痛,时作时止,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伴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甚则肌肉萎缩、弛软,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治宜养血通络,柔筋止痛。

方予加味芍甘汤(白芍、炙甘草、玉竹、淮牛膝、当归、木瓜、秦艽)。

阴血亏虚,易生风化燥,表现为肌肤瘙痒,肢体麻木,头目眩晕等,治宜加生地、天麻、钩藤等养血熄风药。

康复训练

坐骨神经痛患者适当加强腰部和腿部功能的锻炼,会获得很好的效果,帮助尽快康复。但要注意训练的过程中,保持动作的和缓,不要突然用力,或者一些大强度的动作都要避免。

俯卧向上抬高

这个动作可以帮助缓解腰痛和坐骨神经痛,也是麦肯基治疗里的一个主要方法。在医师确保该动作对患者安全的情况下来做。动作要领:要放松腰部、背部和臀部肌肉,保持动作2秒钟,然后慢慢下降到俯卧位,重复10次。

伸展梨状肌

如上图,仰卧位,屈右膝把左腿放到右大腿的位置,用双手抱住右大腿并慢慢拉向胸口,感觉到后大腿和臀部梨状肌有牵拉的感觉,保持这个动作10秒后放松,重复5次,左右替换练习。

仰卧抱膝

仰卧后抱起双膝,将膝盖压向胸口,保持10秒钟后放松,重复做5到10次。

燕飞

俯卧在床上,用腹部接触床面,前面头部到胸部抬起,后面的双脚和膝盖抬离地面,双臂展开伸直,头部和脚步按照自己的情况尽量向上抬起,保持动作5到10秒钟,做5到10次。

Tips

哪些人群是坐骨神经痛高发人群?

研究发现,坐骨神经痛以中年人为多见,50岁为高发年龄。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变化,现在有年轻化的趋势,并且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要高些。反过来说轻体力劳动者腰肌肉力量下降,长期久坐,形成静力性劳损,反而也容易引发坐骨神经痛。

另外,女性在怀孕后期,盆腔内的压力增大,压力压迫坐骨神经,也容易引发坐骨神经痛。

所有的腰部疾病都会引发坐骨神经痛吗?

腰部疾病的种类非常多,不是所有的腰部疾病都会引发坐骨神经痛,只有一部分会引发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及椎体内的肿瘤压迫等。

腰受凉和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关系?

表面上看腰部肌肉和坐骨神经还有一段距离,当腰部受凉的时候,肌肉处于紧张和痉挛的状态,这时候会给椎间盘带来比较高的压力,椎间盘的循环结构受力增加,患者症状会加重,所以患者平时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减轻椎间盘的压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y/4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