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河打造1234模式让乡风文明彰显
霍林郭勒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科尔沁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交汇处,处于锡林郭勒盟、兴安盟、通辽市“两盟一市”交界地带,年建市,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现辖5个街道(苏木)22个社区(村)。现有农村状况是外来人口多,人员混杂,知识结构不一,科学理念缺乏,封建思想较浓厚,针对这些问题,文明办研究制定了“”模式,让乡风文明彰显文明自信,并成功应用于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一个道德讲堂
互讲互评传递正能量
依据每个村落的特点,在村委会建立了“道德讲堂”,让百姓有好事共分享,有难事共商议。刚开始,老百姓对道德讲堂不是很感兴趣,经过村干部、宣讲团的宣传、讲解,小部分村民开始对道德讲堂的讲台跃跃欲试,他们紧张的站在那里,语无伦次的叙说的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课结束后,由村干部或宣讲团成员为他做总结和指导,听众发表自己的见解。慢慢地,村民们不再紧张,争先恐后地上台讲课。有的村民因为遇到麻烦,又不知如何解决,便说出来让大家帮忙出主意,村民们出的主意让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每2堂课后,文明办会安排理论宣讲团成员针对时事政治、理论政策进行详细解读,让百姓详知邻里和谐,了解国家大事。
传统节日传统文化
集思广益传承精华
编制印发《传统文化小册子》,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等阵地宣扬传统文化精髓,让百姓不忘本,唤醒对传统的记忆。“我们的节日”期间,文明办和村委会组织村里的老人共同回忆传统节日习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系统传统节日方案。村委会按照方案营造节日氛围,宣传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到节日活动中。端午节包粽子、采艾蒿;中秋节自制月饼、家人赏月等活动,吸引了大部分村民前来参加,村子中呈现出浓厚节日氛围。针对清明节,制定了文明祭祀活动方案,节前宣传,节后总结表扬批评。有罚有奖,促使封建迷信行为得到遏制。
三下乡言传身教传送新知识
牢牢把握“三下乡”活动的辐射效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影响和带动村民学知识、懂文化、增常识。利用科普周,联合科协带领专家技术人员对村内蔬菜大棚种植、农畜养殖等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问题解答,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精心编演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以文明家庭创建、文明城市创建、邻里和谐、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编排精品小戏,深刻展示主题内涵,让百姓在欣赏文艺节目时心领神会。以前期调查摸底为准,组织医疗队伍走进农村,为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村民进行义诊,减轻村民负担,提高幸福指数。
四个一便民利民传播新风尚
贯彻落实自治区“四个一”建设项目民生工程,让百姓在小戏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艺,在小广场上锻炼身体,在善行义举榜上看到典型,在宣传栏里了解国家政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党的关怀温暖在百姓的心坎上。
凝聚力量
让百姓文化更自信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广大村民积极参与,热情度高,社会风气有了明显改善。
(一)村民自身素质迅速提升。村民在参加活动后,对生活环境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乱倒垃圾、乱贴小广告等不文明现象消失。村民通过自己讲、大家想的方式,对自身和周围都起到了监督和自我约束作用。村中红白喜事大肆操办风、不良人情风、盲目攀比风、打牌赌博风等陈规陋习和歪风邪气得到有效控制。
(二)文化氛围日益浓厚。村民通过对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感知,家庭中孝道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评选了12户文明家庭,25位好婆婆好媳妇,提升了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村民闲暇时间到草原书屋看书增强专业知识;小戏台上的精彩节目也是常有不断。每个传统节日前,有想法的村民都会积极主动帮忙策划活动方案,形成了活动每年有特色、活动效果有影响的良好局面。
(三)和谐氛围愈来愈浓。活动开展以来,村民干劲足了,更加有活力了,思路开阔了,到村委会和市内上访、告状的人员明显减少。他们的经历更多用在发家致富上。养殖户扩大了养殖范围,引进了新品种。种植大户也改进了种植技术,收入明显提高。每个村民都充满了斗志,社会和谐氛围愈来愈浓。
(霍林郭勒市委宣传部部长王瑞欣)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y/1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