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在内蒙古自治区

★发展旅游业正当其时、正当其势★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小康社会的深入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结构加速升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幅提升,带薪休假制度逐步落实,假日制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这些都为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强大力量。

(二)、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使旅游业成为优势产业。

旅游业具有内生的创新引领性、协调带动性、开发互动性、环境友好性、共建共享性,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三)、旅游业在稳增长、调结构、换动力的现实工作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从经济结构性因素看,不少产业需要去产能去库存,而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供给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

(四)、幸福产业新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旅游工作方向。

旅游业作为幸福产业的明确定位,提升了我们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必将开辟旅游业发展的崭新天地。

(五)、全球旅游重心加速东移,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外部发展环境更加有利。

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三大地区,地域辽阔、风貌多样,既有东北的林海雪原,又有华北的丰茂水草,还有西北的大漠孤烟。

内蒙古是北方游牧文化的摇篮和草原文化的发祥地,地域文化多姿多彩,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独具魅力,草原人民淳朴好客,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内蒙古既有传统的草原游、湿地游、沙漠游,也有新兴的冰雪游、自驾游、低空游,还有独特的边境游,民俗游,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当前旅游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从整体上看,旅游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给不足,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切实增加有效供给,切实加强产品建设。

一要抓全域旅游产品建设。

下大力气建设一批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优秀旅游城市。

二要抓提升型旅游产品建设。

要重点建设好新型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主题乐园、实景演出等新产品。

三要抓融合旅游产品建设。

要大力发展自驾车旅游、房车旅游、科研旅游、体育旅游、冰雪旅游、草原旅游、森林旅游、沙漠旅游、低空旅游、民族民俗风情游、中医药养生健康游、边境游、探险游。

四要抓延伸性旅游产品建设。

要重点推进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商品建设。围绕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发展旅游产业:

一要坚持“多规合一”。1

要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及要求贯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科学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明确产业的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及优先行动。

二要狠抓招商引资。2

要牢固树立发展旅游业“关键靠企业、首先要招商”的思想,加强资源调查,做好项目包装,搭建招商平台,畅通联系渠道,按照中央即要“亲”、又要“清”的要求,想方设法引进有追求、有实力、有情怀的大企业、大公司、大集团。

三要狠抓项目建设。3

项目落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发扬当年抓现代农业,抓工业园区建设的精神,坚持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加强现场办公,加强日常调度,切实落实部门具体责任,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困难,帮助企业生根责任。

四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4

要着力完善土地供给政策、创新金融支持政策、完善旅游财税政策,实施重点人才开发,发展现代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基础研究及旅游统计,健全旅游法规体系。

(二)、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公共服务建设:

一要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要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

二要提升旅游信息服务。

建设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体系,无偿提供景区、线路、交通、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建设线上旅游公用服务信息平台,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市县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游客密集区设置旅游咨询中心。

三要拓展公共休闲空间。

推进城市绿道、市中公园、骑行专线、登山步道、慢行系统、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休闲设施建设,增加旅游公共产品供给。

四要加强惠民便民服务。

进一步推动景区门票优惠、免费开放,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志愿者服务。

五要完善旅游交通设施。

加强城市与旅游区点之间和各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形成旅游道路环线,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系统。梳理游客导向需求,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发展公共自行车、小火车、电车等特色交通旅游产品。

六要强化旅游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旅游安全制度,强化重点领域和环节监管,建设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旅游保险服务,强化旅游安全教育培训。

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要抓科技推广。1

要推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等在旅游公共服务领域中的运用,为游客创造更加及时、便利、舒适和智能的全新服务。

二要投融资模式。2

旅游公共服务的第二个难点,就是要突破政府单一供给模式,推动市场多元供给。

三要抓公共教育。3

要把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等旅游相关企业作为公民教育的主战场,通过行前教育、环境营造等方式,引导游客和公众自觉爱护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构建康体文明的旅游方式和生活方式。要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等多种方式监管约束各种不文明行为,提升游客的公德心和文明意识。

(三)、突出整体营销,扩大市场份额。

要推进以下五大推广工程:

一是高层推广工程。

要结合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各类活动开展高层宣传推广,通过有影响力平台去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群,扩大市场宣传效应。

二是反季推广工程。

要通过开展时令反季推广与营销、节庆之外的淡季推广与营销、淡季中的高端游客推广与营销以及危机公关营销等方式,使淡旺季不淡,把淡季做旺,拓展市场增长空间。

三是内部推广工程。

旅游业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仅要走出去推销,更要注重对内部从业人员的培训、对当地公民的教育。只有把内部营销这块短板补起来,人人树立形象意识,才能真正全面做好旅游营销。

四是公众推广工程。

要着重结合“走出去”,强化“面对面”,举办面向公众的宣传推广活动,加大旅游广告投入力度,发挥境外参展平台对公众宣传的作用。

五是互动推广工程。

要切实做好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互动推广与营销、内部互动推广与营销、日常工作互动推广与营销,与游客建立更加紧密的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旅游消费信息,提高旅游市场占有率和游客忠诚度。

创新营销方式需要从多方面发力:

一要坚持“一盘棋”。1

要紧盯周边市场和传统市场、“一带一路”及新兴市场、港澳台基础市场等三大重点市场,要主动融入国家旅游宣传推广体系,与国家层面活动链接,做到既能打主攻,也能做策应。要形成区市县上下结合、多部门联动的宣传推广格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宣传推广中的主体作用,把企业的自身经营行为与国家、地方的宣传推广融合起来。

二要善打“特色牌”。2

要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多做各展其长、各具特点的工作,形成自己的特色形象和主打产品。要力推人文旅游产品、二三线城市和特色小城镇、创意旅游产品、精品旅游线路等四类重点产品。要充分发挥自身特色资源和区域优势,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

三要强化“手拉手”。3

要跳出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强横向联合,用好推广联盟这个平台,发挥资源整合优势。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主体责任。

在下一步体制改革中敢于“淌浑水”,着力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继续强化党政统筹抓旅游的领导体制。

二要继续完善市场监管机制。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旅游警察、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监管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旅游景区价格和流量管理机制、“一日游”管理制度。

三要建立产业发展部门联动机制。

发展旅游业单靠旅游部门不行,要请发改、财政、招商、建设、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文化等部门共同推进。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价格是不是很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y/126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