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在肩,责任在心霍林郭勒市人大常委会冰

调研组在马拉嘎山实地调研

霍林郭勒市境内的冰川遗迹到底分布在哪些地方,形态如何?冰川遗迹保护与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如何?未来如何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冰川遗迹?下一步对冰川遗迹如何加强保护管理工作,倍加珍惜境内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带着这些问题,霍林郭勒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十余人的专题调研组,于年9月24日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加强保护、开发利用举行了座谈讨论。本次调研,是建市以来首次对境内自然遗产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内容前所未有;本次调研,规格之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东辉亲自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凤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王民,以及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参加调研,市自然资源局、文化和旅游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调研任务比较特殊,调研的针对性前所未有。调研组在三石砬子山实地调研秋风瑟瑟,寒气袭人。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马拉嘎山、三石砬子山、骆驼山实地查看了冰川遗迹保存现状、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当大家看到山顶上冰川遗迹的特征之一——冰臼,都比较惊讶,各种疑问随之产生,这个冰臼是怎么形成的?它的存在意味着什么?面对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每个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冰川遗迹的珍贵;当大家看到一些冰川遗迹被人为的破坏掉,无不感到遗憾和惋惜,并纷纷表示:抢救冰川遗迹,迫在眉睫。调研组就冰川遗迹保护管理工作召开座谈会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冰川遗迹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并对冰川遗迹保护管理和科学合理利用开发提出了相应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吕凤民、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王民、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刘录、市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主任孙玉国、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委主任陈德妹、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委主任刘皓燃,以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于海龙、王爱华、杨晨晨等先后就制定保护办法、加强日常管理、扩大对内对外宣传、合理开发利用、申报地质公园等内容先后发言,并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座谈讨论气氛融洽,建议中肯,集中表现了加强保护管理冰川遗迹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远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深远;同时对开发利用冰川遗迹、促进旅游业发展,如何赋予冰川遗迹文化内涵、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等方面,集思广益,贡献良策,每一位调研组成员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座谈会现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东辉最后发言,她强调,一要提高认识,切实把保护与利用冰川遗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完善保护机制和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全力以赴减少人为破坏;二要科学规划,把宝贵的冰川遗迹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产业资源,实现保护管理与开发利用双赢,三要加强宣传,积极赋予冰川遗迹更多人文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引导广大市民自觉保护冰川遗迹,积极营造全民重视、全民保护的良好氛围,努力将冰川遗迹打造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使命在肩,责任在心。霍林郭勒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境内冰川遗迹现状,实地查看,查摆问题,并集中智慧建言献策,使保护与开发冰川遗迹这一宝贵自然遗产的重要工作摆在了重要日程。

读图·冰川遗迹

知识点

冰川遗迹、冰臼

冰川遗迹在冰川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堆积物和地貌。如由于冰蚀作用产生的"U"形谷、角峰、冰斗,以及冰臼、漂砾等。由于冰积作用形成的侧碛、底碛丘和终碛等也属于冰川遗迹,还有冰水沉积和冰水沉积地貌等都属冰川遗迹。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和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石坑,因其形态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冰臼一般具有"口小肚子大和底平"的特征。且冰臼基本分布于同一基岩面上,即古冰床面。形成年代约在-万年的第四纪早期。冰臼是古冰川运动曾经存在的有力证据和历史见证,对于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全球变暖和人类起源、人类肤色的形成等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同时作为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这就是冰臼

相关链接

霍林郭勒冰川遗迹是如何发现的?抢救冰川遗迹,迫在眉睫!霍林郭勒市人大常委会对我市冰川遗迹保护管理工作进行调研特殊地貌,草原奇观——霍林郭勒市冰川遗迹掠影文字:沈保才摄影:李明华沈保才调研图片来源于霍林郭勒市人大常委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y/10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