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循环经济绿意盎然
通过综合利用排土场,依托“风光火电”循环经济互为支撑的微网框架,我市打造出了生态循环型光伏电站模式,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达到.5兆瓦。1-7月,累计发电万千瓦时,与燃煤火力发电厂相对比,可节约标准煤2.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2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对进一步优化本地区能源利用结构,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促进区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低碳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一抹“绿色”。近年来,我市厚植“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和推广先进生产工艺等措施,从源头上强化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工业”发展。吃进“废渣”吐出“金”。我市依托煤电铝主导产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深入对接,推进产业间、项目间相互关联、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构建了集聚发展、互为支撑的循环工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利用粉煤灰、工业废渣、脱硫石膏等废弃物开发水泥、加气砖、纳米复合板、漂珠、高强石膏粉等10余个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就地转化,先后引进蓝天伟业粉煤灰、洛菲尔石膏板等多个个循环经济配套项目,年可转化固体废弃物万吨以上。此外,围绕锦联、创源、联晟等龙头企业,相继引进机械加工、集装箱站台、天然气等配套项目30余个,逐步形成共生耦合、闭路循环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增效益。我市将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汇聚发展新动能作为推动主导产业及本土企业加快壮大、优势崛起、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成立“铝合金材料加工及工程应用”“固废资源化利用”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了蒙东铝及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中色科技霍林郭勒分院。同时,围绕低温低电压铝电解、高端铝箔加工、汽车、轨道交通、电子用高端铝材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通过拥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抢占原铝及铝后精深加工行业发展高地,倾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余项自主科研成果中已有余项具备转化条件;国电投蒙东能源“风光火”资源互补区域微型电网获联合国“今日变革进步奖”;锦联铝材电解铝车间被国家工信部列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原铝生产企业均采用—KA大型预焙槽工艺,氧化铝单耗千克/吨以下,综合交流电耗度/吨以下,电流效率94%以上,管理方式、生产指标、质量控制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优化工艺促减排。我市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和生产工艺改进,全力推进污染物减排工作。由中国环科院提供科技支撑的“煤电铝烟气污染物趋零排放示范工程”正在加快建设。预计每年可减少电解铝烟气排放亿立方米,减少氟化物排放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0吨,实现煤电铝烟气及污染物趋零排放,可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仅为我市煤电铝产业发展提供污染控制技术支撑,也为全国同行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示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s/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