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英雄赞守护ldquo东大门
年的春节,注定是难忘的,因为新冠疫情的肆虐,让这个农历新年少了几分热闹,少了几分欢庆,但是走在霍林郭勒市的每寸土地上,内心却滚烫澎湃。因为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卡口上,有这样一群身着警察蓝的钢铁战士,他们是市公安局在疫情发生后临时成立的5个联合党支部,分布在6个防控点,被称为疫情防控“尖刀班”。
今天,请大家跟随小编的脚步,走到我市的“东大门”,一起去看看驻守在这里的“尖刀班”吧。在距离市区20多公里的国道上,有一个名叫哈日诺尔的收费站,这个收费处于兴安盟和通辽市的交界处,被这里的人形象的称为霍林郭勒市的“东大门”。“东大门”是国道线的咽喉,是黑龙江和吉林长途货车进入祖国西北部的必经之地。尤其是疫情期间,每天都有大量防疫物资运输车辆由此处经过。市交管大队副大队长张宁,是一位老党员,是这个执勤小组的负责人。自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就带着其他8名分别来自特警和交警的精干力量,第一时间赶赴到工作岗位上。张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将8名警力合理调配成四个组,坚决执行逢车必查的原则,牢牢地守护着“东大门”。战友们知道张宁身体不好,都劝他多休息,可他每次都是在轮休的时候,医院打针,打完针继续上岗,没有迟到或漏岗一次。张宁说,他特别骄傲和欣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穿上警服义无反顾的冲在疫情防护的一线,也不是每一个人的存在都能给别人安全感,但是他和他的组员们做到了!邹纯鑫,今年29岁,是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外勤组长,他说,疫情期间我们是这座城市的第一道防线,现在他愿用余生守护身后的这座小城的平安与祥和!由于“东大门”车流量比较大,他时常吃一半就得放下筷子,登记放行完后再回来吃的时候,饭已经凉了……王兵,今年29岁,退伍后在市公安局交管大队工作,是一名车辆管理所的查验员。在执勤过程中,充分发挥着他的专业优势,利用隔离栏和反光锥分流车辆,服务每一位司机,优化登记流程,保证物资车辆快速通行。他说:“曾经我为祖国人民放哨站岗,现在橄榄绿变成藏青蓝,使命依旧,疫情不退我们不退。”同样29岁的包文才,是市特警大队外勤民警,医院的一名护士,女儿现在18个月。有一次,在执勤中,发现一位车主不慎将手机遗落,他及时联系车主,下班后他和队友将手机送回失主手中。他说,虽然不能像妻子一样在一线救死扶伤,但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他会坚守岗位看好城市的“东大门”,为全市疫情防控打下更加坚实基础。朱恩基,29岁,是市公安局交管大队车辆管理所的一名辅警。因为有些车主不会用手机进行扫码登记,他就逐一帮助填写信息。填写完毕后,手指都已经冻得麻木了。他说,疫情就是警情,防控就是责任,03年的非典,是国家守护着我们,是父辈为我们扛起了责任;17年后的今天,疫情在前,由我们来守护你们。包苏雅拉吐今年37岁,是市公安局交管大队的一名辅警。面对镜头,这个腼腆的蒙古族小伙子,说自己不知道咋说,就是让大家和家人放心。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因为身穿警察蓝,就毅然决然地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成为守护这座城市的“尖刀”,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势必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迎来胜利的曙光。记者:苏赢通讯员:赵奔(摄)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s/7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