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地区如何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内蒙古“两新”组织发育相对滞后,新的社会阶层群体尚在发展初期。据实地调研统计,非公有制企业多万户,约占全国总数的4.8%,全国民营企业强中,内蒙古企业占比3%;从社会组织分布看,内蒙古有1.5万个社会组织,全国占比2.6%。自由职业者和新媒体人员更是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风向标,全国分布特色东多西少,从内蒙古 结合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区情实际,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与民族工作交织在一起,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同时也是少数民族群众,使用的语言工具也多为双语双文,如蒙古文网站,蒙古文作家,蒙古语歌唱家等。同时,民族文化领域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占很大比例,如一些专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的社会组织,少数民族艺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等。因此,做好民族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对维护民族团结、边疆巩固和祖国统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精神指引,认真落实“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方针,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与民族工作的契合点入手,扎实推进民族地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有序开展,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
着眼“三个抓住”,加强思想引导。我们将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把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教育引导的重点,着眼于“三个抓住”——抓住重要节点,早谋划、早发动、早动员,先后组织新媒体从业人员深入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开展“点赞内蒙古、唱响主旋律”和“喜迎十九大、弘扬正能量”草原行活动,引导新媒体人士将 着眼“三个着力”,加强政治安排。我们将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作为做好政治安排的前提和基础。着眼于“三个着力”——着力加强发现培养,注重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集中的城市和新领域、新业态聚焦,按层级、分群体建立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代表人士名单和信息库;着力加强培训锻炼,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特点,加大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比重,积极推进实践锻炼,并采取项目化方式,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人士,到政府部门、群团组织、国有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全面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着力做好政治安排,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亮相”在各级政协,集中走上参政议政舞台,今年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政协,推荐产生了22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委员,比上届增加17人。
着眼“三个融入”,加强作用发挥。我们注重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用,着眼于“三个融入”——融入社会,推荐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担任各级党政部门法律顾问,进入各类特约监督员队伍,进入群团组织担任兼职领导,进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集中的行业协会商会领导班子,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走出自己的小圈子,增进对国情、区情、社情的了解;融入基层,依托社区、街道,探索建立“自由职业人员交友中心”“青年人才成长中心”“女性提升中心”等活动平台,组织社会组织负责人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并有针对性地组织青年骨干到信访部门和社区走访体验,增进他们对基层和政府工作的了解;融入贫困地区,组织“律师服务团”“税务师同心”服务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发挥专业人士的智力优势,深度参与精准扶贫。
此外,我们积极创建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工作联动机制,建立自治区与盟市联动的“1+12”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盟市统战部分管副部长、处长、科长、工作人员,以及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工作 为解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缺乏有效载体这一难题,我们以“建百年老店”的意识,从品牌设计、内容、实施等方面精心策划,既注重思想引领,又注重服务社会,探索打造出职业经理人“大讲堂”、民营企业“新阶层·党旗红”、律师人才“律师荟”、自由职业人士“新友情”和新媒体人士“红色驿站”等五个工作品牌。
针对社会各界对“新的社会阶层”普遍认知度较低这一现状,我们在各类表彰宣传活动中提高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培育树立典型,同时加强基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特色活动,增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曝光率,提高社会知晓度。
图文编辑:霍林郭勒市委统战部魏源
本文刊发于《中国统一战线》杂志,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统战部知工处韩春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ls/3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