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治法总结赶紧收藏
:
常用药物:肉桂、附子、补骨脂、仙灵脾、仙茅、菟丝子、巴戟、锁阳、覆盆子等
常用方剂:右归饮、右归丸、温仲汤
:
常用药物:地黄、黄精、阿胶、山茱萸、龟板胶、
常用方剂:六味地黄汤、左归饮、左归丸
:
症状偏于肾阳虚,补肾气时亦从肾阴肾阳两方入手调补。
常用方剂:肾气丸、寿胎丸、归肾丸等。于补肾阴肾阳的方剂中加入黄芪、党参等补气之品。
原则:
1、阴中求阳,阳中求阳。补阴药中佐以温阳行气之药。补阳药中佐以益阴之药。
2、补肾与补肝同法。肝肾同源。肾,藏精。需阴阳双补。肝,藏血。疏泻兼顾。
疏肝养肝法肝藏血,主疏泄。月经以血为主,帮调月经时,必兼疏肝理气。
:
常用药物:柴胡、香附、郁金、川楝子、乌梅
常用方剂:逍遥散、四逆散
:
常用药物:疏肝方剂中加入清肝药。如,栀子、丹皮
常用方剂: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
:
常用药物:疏肝方剂中加入清湿药。如龙胆草,车前草。
常用方剂:龙胆泻肝汤
:
常用药物:女贞子、枸杞、桑椹。
常用方剂:二至丸、一贯煎
:
常用药物:治肝阴不足方剂中加入潜阳药,珍珠母、石决明、龟板。
常用方剂:三甲复脉汤
:
常用药物:镇肝熄风药,羚羊角、钩藤
常用方剂:羚羊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PS:疏肝行气药多辛燥,故用量不宜过重,并宜适当配清润平肝药物。如芍药、玉竹等
健脾和胃法:
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大枣
常用方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
:
常用药物:陈皮、法半夏、砂仁、佛手
常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陈夏六君子汤
:
常用药物:竹茹、茯苓、杮蒂
常用方剂:橘皮竹茹汤
:
常用药物:白蔻仁、生姜、干姜、吴茱萸
常用方剂:干姜半夏人参汤
:
常用药物:补脾方剂中加入鸡内金、炒谷芽、炒山楂
常用方剂:陈夏六君子汤
:
常用药物:补脾方重用黄芪、人参、白术、佐以升麻、柴胡
常用方剂:举元煎、补中益气汤
:
常用药物:健脾方剂中加入收涩药,如,荆芥炭、姜炭、艾叶、赤石脂、五倍子
常用方剂:固本止崩汤
:
补气健脾方中加入酸枣仁、远志、龙眼肉、茯神
常用方剂:归脾汤
PS:补益不宜过腻,温脾不宜过燥。
补益气血法妇人以血为主,血赖气行。
:补血为主,佐以益气
常用药物:当归、熟地、制首乌、枸杞、阿胶、黄精、黑豆衣
常用方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
:补气为主,佐以养血,中气虚陷,补气佐以升提药。人参,黄芪,白术。
常用方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活血化瘀法
血瘀原因:气滞,寒凝,气虚,热灼。
治则:活血化瘀,佐以行气
常用药物:桃仁、红花、泽兰、灵脂、蒲黄、三棱、莪术、赤芍、水蛭、虻虫。
常用方剂:失笑散,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生化汤,大黄?虫丸。
理气行滞法
气机郁滞,形成气逆上壅,气结积聚。
常用药物:香附、川朴、郁金、橘核、荔枝核、沉香、乌药
常用方剂:乌药汤,越鞠丸,金铃子散,香附丸
清热凉血法
邪热入冲任。热邪在下,未入血。治宜苦寒、清热。甘凉清热。
常用药物:黄芩、黄莲、栀子、银花、连翘、黄柏、鱼腥草、败酱草、白薇、紫花地丁等
常用方剂:清经汤,保阴煎
血中蕴热
常用药物:生地、丹皮、赤芍
常用方剂:苓莲四物汤,清热固经汤
常用药物:肉桂、附子、艾叶、吴茱萸、干姜、补骨脂、小茴香、川椒
常用方剂:金匮温经汤,良方温汤,艾附暧宫丸,附桂理中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
利湿除痰法
湿:寒湿,水湿不化,遏制阳气。湿热,湿郁久化热。
寒湿:温阳化湿
常用药物:苍术,草果,生姜皮
常用方剂:健固汤,茯苓导水汤,苓桂术甘汤,全生白术汤
湿热:清热利湿
常用药物:茵陈、败酱草、车前草、川萆薢
常用方剂:萆薢渗湿汤
脾失健运,导致的肥胖,治宜燥湿化痰。
常用药物:胆南星,法半夏,橘皮,白芥子
常用方剂:苍附导痰汤,涤痰汤
解毒杀虫法(含外治法)
解毒常用药: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蒲公英,金银花
杀虫常用药:蛇床子,百部,雄黄,硫黄,苦参
妇科外治法:
阴道冲洗,阴道纳药,肛门导入,外敷,热慰,切开,排脓,推拿,针灸,割治,排脓,生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jt/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