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绿色发展舆情第2期
矿业绿色发展舆情
年第2期(总第38期)
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
矿业绿色发展研究所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
年3月2日
目录
部门动态
l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l自然资源部:粉石英等36种矿产“三率”最低指标要求征求意见
l应急管理部:公开征求《煤矿安全规程(部分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意见
l生态环境部: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7%
l自然资源部:部署年度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工作
l国家矿山安监局:“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
地方动态
l山西: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
l内蒙古:年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
l辽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成果显著
l福建:首宗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成功出让
l河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l重庆:矿产资源开发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l云南:年度云南省绿色矿山展示
l宁夏:关于成立自然资源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际聚焦
l道达尔:退出美国石油协会
l加拿大:成立关键矿产工作组
l菲沙研究所:年《矿业公司年度调查报告》
l澳大利亚:1月份铁矿石出口量环比降13%,而铁矿石价格每吨上涨7%
l马来西亚:全球首座9HA.02燃机实现商业运行
l淡水河谷:投资万美元开发碳减排技术
他山之石
l“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入选中国科技十大新闻
l年中国矿业十大新闻揭晓
专家观点
l郭娟:年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回顾与展望
l彭苏萍:煤矿区生态修复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部门动态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2月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来源:中国政府网网站)
◆自然资源部:粉石英等36种矿产“三率”最低指标要求征求意见
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发文称,按照《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粉石英等矿种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研究和评估的函》要求,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了粉石英等36种矿产“三率”最低指标研究工作,拟订了《粉石英等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为确保该指标要求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应急管理部:公开征求《煤矿安全规程(部分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意见
2月10日,为加强煤矿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煤矿事故发生,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应急管理部起草了《煤矿安全规程(部分修订条文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建议修订18条,其中:设备检测1条、智能化1条、开采3条、突出防治2条、除降尘装置1条、冲击地压防治6条、火灾防治2条、水灾防治1条、井下爆破1条。(来源:应急管理部网站)
◆生态环境部:年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降至57%
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持续降低。年至年,全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0.4%下降至57%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8%提高至15.8%。积极推动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重点区域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基本清零。(来源:生态环境部网站)
◆自然资源部:部署年度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工作
日前,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年度非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数据填报、底数确认、数据上报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通知》明确,数据原则上应由采矿权人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统计直报管理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直报系统)填报。对于采矿权人确实无法通过直报系统填报的,可由县(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组织录入。数据填报应做到一证(采矿许可证)一表。采矿权人在直报系统上完成数据填报后,应打印统计报表并加盖公章报所在地县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将审核后的统计汇总表纸质件以正式公文报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通知》强调,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抓紧审核直报系统内年度采矿权底数,并分解到相应的县(市)。采矿权底数包括有效期内的采矿权、年内曾经有效的采矿权和正在办理延续手续的采矿权3种情况。对不能填报数据的采矿权,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逐个作出说明。相关说明情况与审核后的数据一起于3月底前通过系统报部。此外,《通知》还从重视统计工作、加强审查抽查、强化督促指导、开展核查通报4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国家矿山安监局:“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矿山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矿山安监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矿山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央企业,征求意见。《“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重要指标、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依据规划目标,到年,矿山安全法治体系和责任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装备支撑更加有力,基础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监管监察执法效能显著提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来源:国家矿山安监局网站)
地方动态
◆山西: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山西太原揭牌成立
2月9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在山西太原揭牌。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旨在利用工业无线控制网络、工业光环网、云计算等ICT技术,助力山西实现煤矿减人增效、提高煤矿本质安全的目标。投入运营后,实验室将采用“煤炭专家+ICT技术专家”的模式,组建一支约人的专家队伍,围绕“煤矿信息网络”“自动化使能”“智能感知技术”“煤矿大数据”“生态合作”等课题进行科研攻关。(来源:山西新闻网)
◆内蒙古:年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高层顶格推进绿色矿山建设。8月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矿山环境治理实施方案》。同年11月5日,自治区政府修订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方案分别从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引领带动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和要求。二是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会示范引领绿色矿山建设。8月17日,自治区政府在通辽霍林郭勒市召开全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会,总结推广绿色矿山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布小林主持会议并讲话,自治区副主席包钢作工作部署。三是自治区相关部门共同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分管副主任李荣禧任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自治区人大代表、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和自然资源厅相关人员为成员的调研组,于7月至8月份赴阿拉善、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三盟市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情况调研。四是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办法印发实现闭合管理。6月9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然资源厅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管理办法(试行)》制。该办法共二十三条,规定了采矿权人是绿色矿山的申报主体。五是绿色矿山评价体系和评估要求印发并建立专家库。4月11日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评估专家库名单,专家涉及水工环、采矿、选矿、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矿产、矿业经济七大类,区内外共有名专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绿色矿山评估专家。六是绿色矿山建设“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及第一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检查首次开展。七是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培训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11月27日至28日,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培训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邀请区外知名专家进行了授课。各盟市自然资源系统代表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等余人参加培训研讨会。八是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发布。这是内蒙古首个绿色矿山建设的地方性法规,也是首次以地方立法的方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生动实践。(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辽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成果显著
年,辽宁省在原有36家的基础上,新增国家级绿色矿山18家(30个采矿权)、省级绿色矿山20家;建成阜新海州平安绿色矿业示范区。家矿山企业编制了绿色矿山建设实施规划,已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启动创建工作。一是完善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措施。年,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辽宁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辽宁省绿色矿山建设考评标准(试行)》、《辽宁省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积极研究菱镁行业绿色矿山建设以及绿色矿山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研究制定工作。二是科学统筹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年度全省绿色矿山创建工作的通知》,召开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本年度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组织各市自然资源局制定了工作方案并进行动员部署,定期通过“点式对接”的方式进行跟踪调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截至年12月底,全省家有效矿山企业,通过了审核被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创建库,按照绿色矿山建设实施规划开展科学有序创建工作,大中小型有效矿山企业入库率均超过94%。三是积极探索“典型示范+以评促建”助推模式。对全省绿色矿山建设基础好、积极性高的90家矿山企业开展重点辅导,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同行业其他矿山开展创建。年全省32个采矿权(20家矿山企业)通过了国家级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25家矿山企业通过了省级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四是打造技术服务平台,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保障。组建了33家具有稳定专家技术人员队伍的机构信息库,涉及地质、采矿、环境、测绘等多个专业入库专家人。(来源:辽宁省自然资源厅)
◆福建:首宗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成功出让
2月3日,福州市闽江口海域B6区块海域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以6.19亿元成功出让。此次拍卖是自然资源部《关于实施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招拍挂出让的通知》下发后,我省首宗海砂采矿权和海域使用权“两权合一”公开出让活动。拍卖出让的区块位于福州市连江县琯头镇川石岛东侧海域,面积3平方千米,资源量.63万立方米,开采规模万立方米/年,开采年限2年。开采的海砂优先用于可门经济开发区和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填海工程以及重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来源:福建省自然资源厅)
◆河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优化矿山布局,科学规划23个露天矿山开采区,坚持“关小上大”,完成22个大型建筑用砂石料类矿业权出让。全省共完成矿业权出让39个,交易金额.18亿元。大力推进5G矿山建设,焦作5G矿山绿色智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河南零的突破。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工程,总投资63亿元的南太行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已完工80%,安阳率先完成所有保护修复项目建设工作。大力推进“三山”综合整治完成矿山修复37万亩。实施京津冀、汾渭平原和黄河流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整治工程,完成废弃露天矿山修复3.3万亩。三门峡全面打响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小秦岭重现绿水青山,《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来源: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重庆:矿产资源开发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截至年底,重庆市共计个矿山通过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占全市非油气采矿权的近40%。其中,个矿山列入市级绿色矿山名录、12个矿山列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遴选了33个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典范企业,建成1个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巴南区姜家)、1个市级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示范区(丰都县包鸾),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时期绿色矿山建设目标任务,基本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绿色矿山创建形成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面上有创建水平高、绿色矿山聚集的巴南区姜家片区和丰都县包鸾片区,点上有丰都县东方希望铜矿山石灰岩矿、合川区冀东水泥大庙石灰岩矿、沙坪坝区梨树湾地热、梁平区海螺水泥石灰岩矿等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标杆企业,形成了多层次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典型示范体系。(来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云南:年度云南省绿色矿山展示
近日,云南省将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施甸县小官市石灰岩矿、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汤家山矿段、云南天宁矿业有限公司三号矿山、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尖山磷矿松山矿段、云南天宁矿业有限公司安宁磷矿二号矿山、云南黄金有限责任公司镇沅分公司金矿、文山麻栗坡紫金钨业集团有限公司南温河乡南秧田钨矿、云南省安宁市鸣矣河磷矿等8座绿色矿山宣传片在省自然资源厅门户网站进行展示,取得了良好成效。(来源:云南省自然资源厅)
◆宁夏:关于成立自然资源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2月1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成立自然资源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压实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保障《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年)》顺利实施,全面提升自治区矿业发展质量,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经研究,决定成立自然资源系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
国际聚焦
◆道达尔:退出美国石油协会
国际石油公司道达尔宣布不再延长年在美国石油协会(API)的成员资格,主要原因是该协会在天然气、交通脱碳、碳定价、巴黎气候协议的立场与道达尔的立场存在很大分歧。据了解,道达尔是首个退出API的国际石油公司。(来源:搜狐网)
◆加拿大:成立关键矿产工作组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长西莫斯·奥雷根(SeamusO’Regan)日前透露,为开发关键矿产资源,已经成立了联邦-省-领地协同工作组。依托丰富的关键矿产资源,加拿大将打造采矿业-电池工业全产业链。加拿大关键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包括镍、锂、钴、石墨、铜和锰,能够为电动车供应链提供原材料。(来源:自然资源部网站)
◆菲沙研究所:年《矿业公司年度调查报告》
2月23日,加拿大公共政策智库菲沙研究所(FraserInstitute)发布了年《矿业公司年度调查报告》,通过对矿业高管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矿产资源潜力和法律政策对矿产勘查的态度,对全球77个矿业较发达国家及其次级行政区的矿业投资吸引力进行了排名。榜单前列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部分省州,前十依次是美国内华达州、美国亚利桑那州、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澳大利亚西澳洲、美国阿拉斯加州、加拿大魁北克省、澳大利亚南澳州、加拿大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美国爱达荷州和芬兰。该项调查自年首次开展,至今持续24年。年中国的矿业吸引力指数在83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78,年后因未能收到足够的回复数量,不再参与排名。(来源:菲沙研究所)
◆澳大利亚:1月份铁矿石出口量环比降13%,而铁矿石价格每吨上涨7%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年1月份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环比下降9%(30亿澳元)。与去年12月份铁矿石出口强劲相比,1月份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额下降7%(9.63亿澳元)。1月份,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量环比减少约万吨,降幅达13%。据悉,1月份,受热带气旋卢卡斯(CycloneLucas)影响,西澳大利亚的黑德兰港清理了大型船只,影响了铁矿石出口。不过,澳大利亚统计局指出,铁矿石价格持续走强部分抵消了铁矿石出口量下降的影响。受中国持续强劲的需求和巴西最大铁矿低于预期的产量推动,1月份铁矿石价格每吨上涨7%。(来源:能源矿业)
◆马来西亚:全球首座9HA.02燃机实现商业运行
日前,通用电气(GE)与马来西亚南方电力私人有限公司(SPG)等联合宣布,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巴西古当市的SPGTrack4A电厂成功投入商业运行。这座装机量为兆瓦的联合循环燃气电厂,是全球首座实现商业运行的GE9HA.02联合循环燃气电厂。据了解,GE的HA级燃机是世界上最大、最高效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燃机,同时具备燃烧天然气掺混50%氢气的能力。目前,GE的HA级燃机在全球20个国家拥有超过44位客户,累计收获多台订单。截至年1月,全球已投运的HA级机组总运行小时数已超过85万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领先的9HA.02燃机也即将落地中国,GE将为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东莞宁洲联合循环燃气电厂提供3台9HA.02燃气轮机,助力东莞生态文明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升级。(来源:国际能源参考)
◆淡水河谷:投资万美元开发碳减排技术
淡水河谷对BostonElectrometallurgicalCompany(以下简称Bostonmetal)完成投资万美元,获得该公司少数股权,以推动以碳减排为重点的技术发展。据悉,Bostonmetal是一家初创公司,于年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多位教授创建,其目标是开发名为“熔融氧化物电解(MOE)”的创新技术,这项技术使用电力将铁矿石等金属氧化物还原生产为高纯度的熔融金属产品。熔融氧化物电解工艺通过铁矿石还原法生产钢铁,实现零碳排放。淡水河谷致力于引领采矿业实现“净零碳排放”,并通过高品位产品组合和各种创新技术提供“范围三”(产业链碳排放)减排方案。(来源:中国冶金报)
他山之石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入选中国科技十大新闻
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榜上有名。此次获评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继“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入选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后,再获此殊荣。(来源:中国矿业报)
◆中国矿业十大新闻揭晓
1月19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联合煤炭、冶金、有色、建材、黄金等行业协会和行业媒体评选的中国矿业十大新闻揭晓。十大新闻分别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9月1日开始实施、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实行重大改革、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功、国家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砂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贵州赫章发现一个超大型铅锌矿床经济价值超亿元、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两项国家标准发布、紫金矿业38.83亿控股巨龙铜业欲打造中国最大铜矿、山东黄金集团产金跻身全球产金企业前十、山西省成功重组省属煤炭企业完成首批资产划转、夹皮沟连续开采年创矿业连续开采历史之最。(来源:中国矿业报)
专家观点
◆郭娟:年中国矿产资源形势回顾与展望
年是21世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新冠肺炎疫情在深刻改变着全球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格局的同时,对矿业行业影响深远。全球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全球矿业市场艰难前行。在国际环境如此严峻复杂和恶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从衰退中迅速恢复,成为年全球经济复苏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矿业市场表现出较强韧性。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对矿产品需求的增长,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矿产品供应作保障。同时全球经济复苏需要一段艰难的时间,矿山企业迎来海外投资收购的战略机遇期。(来源:中国矿业)
◆彭苏萍:煤矿区生态修复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黄河流域的煤矿开采为区域富饶奠定了基础,煤炭开发实现了区域富饶,而生态修复则延续了区域富饶。一是矿区环境与生态再造。根据煤层及煤矿矿井水赋存状态,通过裂缝监测与沉陷预测,建立矿区不同沉陷级别的人工湿地、湖泊区;构建耕地区、草灌区、森林区,打造江南小镇与购物休闲区。形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沉陷地生态重建为中心的农林观光及农业生态区。二是打造现代农业体验与有机绿色农产品基地。黄土高原区,通过坡改梯工程,建立农业示范区,通过集成有机生物的改良与提质增容技术,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与农产品的高效增产。三是林地现代生物种植技术体验。沙漠区建立林业示范区,集成无人机飞播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构建中草药种植示范区,采取“农户+企业”合作的模式建成示范区,创造一个煤炭沉陷区的精准扶贫、产业再造、环境修复的新模式。(来源:中国矿业报)
矿业绿色发展舆情
本刊物由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
与跟踪评估项目支持
年第2期(总第38期)
主编:
杨繁
联系
-
副主编:
孟旭光邓锋
联系人:
孙映祥
责任编辑:
强海洋
电子信箱:
lsksh
canre.org.cn审核:
杨繁强海洋
单位主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jt/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