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难执行不能
法官,我官司赢了,申请执行,你们为啥说被执行人没有钱?他肯定是有钱的!
通过网络查控和传统调查,穷尽所有执行措施,没有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
我不管,反正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了,你们法院就要负责到底,把钱给我要回来!不然...
您别激动,这个案件属于“执行不能”,依法先作终结本次执行程结案处理,如果你发现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可以向我们申请恢复执行,法院会依法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执行不能?
其实每个执行法官内心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钱全部执行到位”,但是上述情况常有出现。很多当事人认为官司打赢之后,只要向法院申请执行,就一定能执行到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主要还是大家混淆了“执行难”与“执行不能”的区别,“执行难”≠“执行不能”。
唐某与李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生效判决确认李某偿还唐某借款本金5万元。因被告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唐某遂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立案执行后,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文书,责令其在期限内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其仍未履行。
通过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财产,未查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后到被执行人住所地实地调查,且通过询问村干部及其邻居,发现被执行人丧失劳动力,靠低保维持生存,均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
法院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后,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再次查询,仍未查找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调查结束后,执行法官依法约谈申请执行人唐某告知其调查情况并询问其是否有财产线索,申请执行人明确无法提供,表示认可法院执行过程,同意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本案中,执行法院穷尽执行措施,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无法执行到位,属于典型的“执行不能”。此类案件执行中,当事人若未向法院提供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会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结案。执行措施并非万能手段,“执行不能”也并非“执行不力”。民间借贷中,出借人应当增强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借贷人的偿还能力,针对此类案件,申请执行人如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可随时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问
什么是“执行不能”?
答
“执行不能”是指因被执行人丧失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或不具备执行条件,造成法院无法执行到位的情形。通常来说,“执行不能”就是被执行人“无钱可还”。
问
什么是“执行难”?
答
“执行难”是指有财产可供执行而不能得到及时全部执行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被执行人抗拒或规避执行、转移或隐匿财产、逃避债务;法院执行手段匮乏、执行措施不力、执行力量不足或出现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以及有关人员或部门干预执行等情形。简单来说,“执行难”就是被执行人“有钱未还”。
问
“执行不能”案件怎么处理?
答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简称“终本”)是目前法院对待“执行不能”案件处理的主要方式。
执行案件被终本后并不意味着执行的结束。申请人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可以随时申请法院恢复执行,并且不受时效的限制。同时法院也会终本案件线索核查,如果发现被执行人有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也会依法恢复执行。
问
如何防范“执行不能”?
答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尤其是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随着司法信息的公开,当事人可以进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及中国被执行人信息网等网站查看借款人在法院有无诉讼(执行)案件、失信记录等信息。
(二)加大司法救助力度,探索社会救助、商业保险等途径,积极推进执行转破产工作,依法有序分流解决终本库中的“执行不能”案件。
(三)规范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明确只有穷尽一切执行措施、达到规定标准,才能认定为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将该类案件纳入单独建立的终本案件库,每半年由网络查控系统自动查询一次,并对数据库内被执行人常态化限制高消费,一经发现可供执行财产立即恢复执行。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霍林郭勒市人民法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jt/1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