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百姓着想为群众办事记郭勒木德镇城北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老李,最近家里情况怎么样?两个孩子快放假回来了吧?”12月17日,格尔木郭勒木德镇城北村党支部书记汪红林来到脱贫户李玉龙家,这几年,老李家一天天的变化让汪红林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说起李玉龙,村里人以前是艳羡的,漂亮的双胞胎女儿既聪明又懂事。可说起老李家的生活情况,又让人唏嘘不已。年近70的老两口,仅靠种地勉强过日子,老伴儿还患有佝偻病,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为了节省开支,双胞胎女儿高中毕业后就辍学了,正当青春洋溢的年纪却要挣钱贴补家用。

知道这个情况后,汪红林多次去老李家了解情况,并努力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知道孩子们打心眼里是不愿意放弃学业后,汪红林打定主意,一定要解决孩子上大学的问题。为此,汪红林从老李家的0.27公顷地入手,结合当时藜麦枸杞收益较好的实际情况,劝说老李一家改种成藜麦和枸杞,当年就有了改变:0.13公顷藜麦收入元,0.13公顷黑枸杞收入元。期间,汪红林还积极联系联点帮扶单位帮着解决肥料等问题,并把老李家的危房纳入到农牧区旧房改造项目当中。汪红林还发动村里的党员干部帮助投工投劳,改善老李一家的住房条件,几个月下来,老李家的住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喜事一个接着一个,年,老李的女儿们顺利考入了大学,能就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孩子们脸上的喜悦难以掩饰。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不善言谈的老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去给汪红林报喜时,久久地拉着汪红林的手不愿松开。

几年过去了,再走进老李家的小院,花红柳绿、干净整洁,屋内家电家具一应俱全,和几年前那个满院尘土、破乱不堪的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李一家的精神面貌更是发生了巨大转变。

“群众无小事,更何况上学是改变孩子命运的大事,怎么能不管?我是村里的书记,就有责任和义务要为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咱是群众选出来的,就是要为群众办事,还要办实事。”汪红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年至今,汪红林一直是城北村党支部书记,十多年的时间,汪红林始终致力于为村里的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城北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文明和谐,正是因为他的不遗余力、他的兢兢业业,村里的人都信任他、看中他,也依靠他。

城北村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距格尔木市区4公里,全村总人口户、人,现有耕地88公顷、人均耕地0.03公顷,脑子活、善思考的汪红林自小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对城北村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深知,城北村人多地少,靠土地增加收入很难。自当选城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汪红林就立足村情实际、紧盯劳务经济,围绕城市做文章,带领乡亲们通过转移就业拓宽增收渠道。

短短几年时间,通过汪红林的努力,这个人均收入不足元的贫困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人均收入提高到余元,“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部高质量实现,村容村貌大大改观,群众文化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说起变化,村里的退伍军人井含启感受颇深,曾经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妻室,现在一家三口有固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说其乐融融,而井含启最要感谢的人就是汪红林。

家里条件不好,退伍后,井含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结婚也成了问题,井含启也变得越来越内向。知道这一情况后。汪红林多次上门,充分了解井含启的想法、就业的诉求等。后来,汪红林主动与联点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联系,先后为井含启及新婚妻子解决了工作问题。现如今两口子有班上,有固定的收入,生活可以说是和和美美,那个不爱说话的井含启如今也变得健谈起来了:“我们家能有现在的好日子,真要感谢我们的汪书记,没有他,我没有工作,结婚更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孩子也出生了,我们的日子也更有盼头了,多亏了汪书记,他是真为我们百姓着想、为百姓办事。”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汪红林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奋力推进“一优两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始终将“当初入党为什么,当选书记做什么,不让群众说什么”作为初心使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作为地道的农民书记,汪红林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自己,全面系统掌握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上级党委政府所需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而理清了发展思路、强化了发展实效、获得了群众信任。

作为班长,汪红林始终严格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注重和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积极开展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工作,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坚持执行党的各项廉政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己和班子成员没有出现任何违法违纪问题。

作为基层党员村干部,汪红林给自己定了三大任务:一是主动问需做村民群众的贴心人;二是靠前答疑做政策法规的宣传员;三是全力解难做矛盾化解的调解员。为村里的每一个群众着想,按照任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城北村离镇政府较远、交通不便的实际,汪红林几经思考,创新推行了“村级事务代办制度”,明确“两委”成员为村级事务代办员,坚持轮流坐班,按制度履行职责,及时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变农民群众跑腿为村干部跑腿,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拖着办为快速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办事难问题,此举不但提高了代办员的办事能力,还在给群众代办事项的过程中与群众有了充分的沟通,有利于第一时间了解是否有矛盾纠纷等,尽早掌握和解决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家庭内部的矛盾,变上访为下访,为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稳控在辖区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为寻求多方增收渠道,汪红林从实际出发,致力于打造劳务经济,鼓励群众进城务工。鉴于群众大多文化程度低、没有劳动技能的实际,积极联系市劳动就业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等,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惠农项目,争取每年免费培训50至80名技能型农民工。几年来陆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能、素质优良的农民工,推动农民工从以前的数量型向现在的质量型转变。

今年,汪红林趁热打铁,结合城北村实际,在昆仑红党群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了《农民工之家》平台,包括工会机构、维权服务、农民工法律法规咨询、帮扶救助、就业岗位等服务拓宽就业渠道,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工就业。目前在格尔木市区宾馆、商场、饭店打工的名妇女成立了服务员队伍;大型机械、货车的名群众成立了运输队伍;在村内、城市开商铺的名群众成立了经商队伍;在企业单位长期上班的名群众成立了企业用工队伍。现在,农民工去城里打工挣钱,回到农村,带回城市文明、信息技术和文化知识,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土路到柏油路,再到水泥路硬化到家家户户院门前;从挑水吃到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从住着土坯房到搬进二层楼;从早晚出行不便到有了明亮的路灯,十多年来,汪红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执政为民、廉政为民,将一项项民生愿景变成了一件件幸福实景,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全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为群众。

城北村也因此多次获得省州市的表彰,先后被评为省级“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海西州“先进基层党组织”、海西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汪红林也获得了海西州建州60周年“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今年九月,他还获得了“青海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linguolezx.com/hlglsjt/118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